但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
妾心清如冰,问郎知未曾。
这首《照镜词》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镜子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心与外貌之间的差异,以及爱情中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变化。
“青铜铸作镜,朝临复暮临。”开篇以青铜镜为引子,描绘出主人公每日早晚照镜的情景,象征着她对自我形象的持续关注与审视。
“但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转折点在于指出镜子只能映照外表,却无法洞察内心。这不仅是对镜子功能的限制,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隐喻,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局限性。
“妾心清如冰,问郎知未曾。”接着,诗人通过“妾心清如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感知到这份内心的纯净?
“无以貌盛衰,一旦变爱憎。”最后,诗人提醒人们,外貌的变化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或他人的爱憎。这句话是对社会上以貌取人的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以及情感关系中应超越表面,深入理解对方心灵的必要性。
整首诗以镜子为媒介,探讨了外在与内在、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爱情与人际关系中,如何超越表面现象,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的真实自我。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吴兴佳山水,清远无古今。
高台共登眺,城市而山林。
道场一峰秀,相对豁尘襟。
诸毗势奔赴,峰灵妙莫寻。
捲帘纳苍霭,白日未西沈。
朱阑与翠竹,掩映春色深。
东坡追往迹,梅村续前吟。
既怀贤太守,怅触旧时心。
志伸盛意气,揽辔轻四方。
志屈颓意气,泥情恋穷乡。
气盛万里近,气颓百里长。
不然宛与许,故自逼襄阳。
胡为孟夫子,到此多叹伤。
况我家东海,跋涉趋汴梁。
汴渠达汝颖,遂以涉湖湘。
湖湘何足道,行复极炎荒。
浙东此去三千里,海上蓬莱隔弱水。
君归正值鲈鲙时,轮船一日秋风起。
钱塘八月潮头高,君归好趁曲江涛。
旧时范蠡浮舟处,未似君跨海上鳌。
与君相逢在顷刻,与君别离成夙昔。
寄语中原乐土人,莫作海岛居夷客!
君居武林山水乡,西湖绿柳接红樯。
山阴饮禊兰溪曲,风渚渔陶苕水傍。
我居局促海山畔,山花、山鸟纷愁乱。
鞭扑追呼过虎苛,茧丝抽索如鱼烂。
年来山水益萧条,山林斮赭如焚烧。
四海五湖深锁闭,千峰万嶂空嶕峣。
乘风我欲随君去,葛洪未备移家具。
神仙暂作陆沈身,日月漫迟夸父步!
登高遥望云海东,浮帆一点暮天红。
知君亦有烟霞窟,他日相寻钓浦中。
《送客归浙》【清·洪繻】浙东此去三千里,海上蓬莱隔弱水。君归正值鲈鲙时,轮船一日秋风起。钱塘八月潮头高,君归好趁曲江涛。旧时范蠡浮舟处,未似君跨海上鳌。与君相逢在顷刻,与君别离成夙昔。寄语中原乐土人,莫作海岛居夷客!君居武林山水乡,西湖绿柳接红樯。山阴饮禊兰溪曲,风渚渔陶苕水傍。我居局促海山畔,山花、山鸟纷愁乱。鞭扑追呼过虎苛,茧丝抽索如鱼烂。年来山水益萧条,山林斮赭如焚烧。四海五湖深锁闭,千峰万嶂空嶕峣。乘风我欲随君去,葛洪未备移家具。神仙暂作陆沈身,日月漫迟夸父步!登高遥望云海东,浮帆一点暮天红。知君亦有烟霞窟,他日相寻钓浦中。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0667c6a120d347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