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扫(bài sǎo)的意思:指拜谒、参拜、扫墓等活动。
草荒(cǎo huāng)的意思:指因长期不耕种而导致土地荒芜,无法生长植物的现象。也用来比喻某种资源的匮乏或浪费。
城楼(chéng lóu)的意思:指城市的门楼或城墙上的楼阁。
春愁(chūn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忧虑或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感到忧愁。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纷争(fēn zhēng)的意思:指争执不断、纷纷争议的情况。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供奉(gòng fèng)的意思:指对神佛、祖先等进行尊敬、供养。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积草(jī cǎo)的意思:指积累、储备。
前儿(qián ér)的意思:前一天或前几天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山丘(shān qiū)的意思:指起伏的山峰或山脉。
身外(shēn wài)的意思:指超越个人私利,超脱尘世纷扰,追求高尚境界。
外功(wài gōng)的意思:指外表的技艺或功夫。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并不实用或没有真本事。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野花(yě huā)的意思:指在野外生长的花朵,比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次韵吴伯京学正清明拜墓》描绘了清明时节登高拜祭的场景。首句“清明拜扫陟山丘”点明了时节和活动,清明时节人们上山祭扫先人,气氛庄重。接着,“积草荒苔露未收”写出了山间的自然景象,草木茂盛,苔藓斑驳,露水未干,增添了哀思的氛围。
“林鸟纷纷争晓祭,野花寂寂自春愁”通过鸟儿纷飞参与祭奠与寂静开放的野花,寓言了生者对亡者的怀念之情,以及春天的孤独与哀愁。诗人感慨“眼前儿女能供奉”,表达对后辈能够延续香火的欣慰,同时“身外功名岂用谋”流露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对家族亲情的珍视。
最后两句“此日归来天渐晚,半痕新月挂城楼”以景结情,描绘出清明祭扫归来时天色已晚,新月初升的画面,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寄托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清明节特有的哀思与生活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登凤凰台
再上高台,访谪仙兮,仙何所之。
但石城西踞,潮平白鹭,浮图南峙,云淡乌衣。
凤鸟不来,长安何处,惟有碧梧三数枝。
兴亡事,对江山休说,谁是谁非。庭花飘尽胭脂。
算结绮、繁华能几时。
问何人重向,新亭挥泪,何人更到,别墅围棋。
笑拍阑干,功名未了,宁肯绿蓑寻钓矶。
深深饮,任玉山醉倒,明月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