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令(cháng lìng)的意思:指常常教导人的言行,常常提醒人应该注意的事情。
帝宫(dì gōng)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也用来形容富丽堂皇、宏伟壮丽的建筑。
风化(fēng huà)的意思:指人的品德、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失去原有的纯洁和正直。
浣濯(huàn zhuó)的意思:指洗涤、清洁衣物。
举动(jǔ dòng)的意思:指行动、动作,也可指言行举止。
人君(rén jūn)的意思:指君主、国家的统治者。
三浣(sān huàn)的意思:指通过三次洗涤,使物品更加干净、洁净。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未如(wèi rú)的意思:不如,不及
虚文(xū wén)的意思:指在文章或语言中使用过多的虚词,使得表达变得空洞、无力。
雉裘(zhì qiú)的意思:雉裘是指高贵的衣物或服饰,比喻高雅、珍贵的品质或身份。
-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史浩的《童丱须知·衣服八篇》之四,通过对比唐帝与晋武帝在服饰方面的不同行为,来阐述君主言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首句“人君风化匪虚文”,开篇点明君主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风尚的重要性,非空洞的言辞所能涵盖。接着,“举动常令天下闻”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广泛知晓,对其形象和国家治理有着深远影响。
随后,“唐帝宫中三浣濯,未如晋武雉裘焚”两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对比。唐代皇帝在宫中洗浴三次,而晋武帝则焚烧了雉裘(一种珍贵的皮衣)。这里以晋武帝的奢侈行为与唐帝的节俭形成鲜明对照,旨在说明唐帝的节俭作风对社会风气的正面影响,而晋武帝的行为则可能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
整诗通过简短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君主行为对社会风尚的直接影响,强调了君主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