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志诸墓,有言何敢私。
如宾最相敬,无妒似知诗。
孝合从姑葬,贤宜举郡悲。
这首诗《挽令人(其三)》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操。
首句“我欲志诸墓”,表达了诗人想要将对逝者的思念与敬意铭刻在墓碑上的愿望,体现了对逝者永恒记忆的追求。接着,“有言何敢私”一句,表明了诗人愿意公开表达对逝者的赞美与悼念,不藏私心,展现出一种坦诚与无私的精神境界。
“如宾最相敬,无妒似知诗”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赞扬逝者如同宾客般受到尊敬,没有嫉妒之心,仿佛懂得诗歌的真谛,暗示逝者不仅在生前享有崇高的声誉,其人格魅力与才华也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孝合从姑葬,贤宜举郡悲”则进一步强调了逝者的品德与才能,指出其孝顺与贤能,以至于整个郡的人都为之哀悼。这不仅是对逝者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社会道德风尚的一种肯定与推崇。
最后,“明朝是重九,忍看菊花枝”以重阳节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重阳节赏菊的传统,象征着对逝者的缅怀与纪念,而“忍看菊花枝”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以及对逝者永远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品德与精神价值的崇尚与追求。
黔江转急势未已,两岸苍崖削天起。
官船双橹疾于飞,倏忽云林过百里。
生平胆气尤崛奇,三年蛮徼甘奔驰。
恶滩险浪不经意,白日自保公无私。
空囊敝箧一何有,满束古书置前后。
船窗豁达涵虚明,书中得意宁容口。
忽忆江山千古长,不知何日开鸿厖。
阴阳争胜鬼神急,造化不停真宰忙。
千奇百怪气参错,轻飘重坠奠清浊。
三光宣精四海明,五行顺序百卉作。
有物不名复不凋,泯默万化常超超。
眼底江山未为壮,大地比是犹毫毛。
感此人生浪自苦,万事悠悠随所与。
放歌一曲南风来,坐对青天两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