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张 德 翁 推 官 赴 阙 歌 宋 /李 新 君 不 见 长 安 城 中 长 乐 坡 ,坡 前 冠 盖 肩 相 摩 。十 人 八 九 送 别 者 ,我 今 亦 吟 送 别 歌 。任 烦 应 剧 青 山 里 ,下 望 州 廛 如 井 底 。白 云 满 眼 心 无 尘 ,明 月 到 窗 诗 就 纸 。山 花 映 面 春 日 迟 ,紫 骝 嘶 去 闻 行 期 。年 来 声 韵 非 相 知 ,几 属 喧 啾 轻 薄 儿 。我 歌 止 此 不 复 员 作 ,更 欲 作 歌 当 寄 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九(bā jiǔ)的意思:指时间或事物的数量接近九成,接近完全。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乐(cháng lè)的意思:长乐指长时间的快乐和安乐。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复作(fù zuò)的意思:指一个人多次犯错、犯错误重复不断。
冠盖(guān gài)的意思:冠盖是指帽子和盖子,比喻掌权、控制。
见长(jiàn zhǎng)的意思:指某种特质、能力或特点得到发展和提高。
井底(jǐng dǐ)的意思:指人境地低微,生活贫困,无法自拔。
满眼(mǎn yǎn)的意思:形容充满眼前,无法避免或忽视。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轻薄(qīng bó)的意思:形容言谈行为轻浮、肤浅,缺乏深度和底蕴。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山花(shān huā)的意思:山中的花朵,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或物。
声韵(shēng yùn)的意思:指声音的音调和韵律。
送别(sòng bié)的意思:离别时向别人送行,表示道别。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相摩(xiāng mó)的意思: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互相碰撞。
行期(xíng qī)的意思:行期指的是旅行的时间。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活动或者计划的时间。
喧啾(xuān jiū)的意思:喧闹吵杂的声音
中长(zhōng cháng)的意思:
指相当于一般人的身高。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 周祖谟 校释:“所谓中长者,指与人高度同等之义。”
紫骝(zǐ liú)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高尚,才华出众。
作歌(zuò gē)的意思:指以歌曲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等。
长乐坡(cháng lè pō)的意思:指人们在长乐坡上倒背如流的学习,形容学习勤奋,能够熟记于心。
- 注释
- 长安城:古代都城长安。
冠盖:官吏的车马仪仗。
摩:拥挤。
送别者:送行的人。
亦:也。
吟:吟诵。
青山里:青翠的山林中。
州廛:州府的市区。
井底:比喻低微或狭小。
白云满眼:视野开阔,只有白云。
无尘:心境清澈。
诗就纸:诗兴大发。
紫骝:骏马名。
行期:出行的日期。
声韵非相知:诗歌风格不再被熟知。
喧啾轻薄儿:喧闹轻浮之人。
更欲作歌:还想再写一首歌。
当寄谁:不知道该寄给谁。
- 翻译
- 你可曾见过长安城中的长乐坡,那坡前车马如云,官员贵族肩挨肩。
十个人中有八九个在送别,今天我也在这里吟唱离别的歌。
尽管公务繁重身处青山,向下望去,州府的街市如同井底一般。
满眼白云,心中无杂念,明月照进窗户,灵感涌上诗笺。
山花烂漫,春日显得格外漫长,紫骝马嘶鸣,宣告着行期将近。
近年来,我的诗歌风格已非旧时相识所理解,大多被喧嚣浮躁的年轻人所忽视。
我的歌声到此为止,不再创作,又想作歌,却不知该寄给何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所作,名为《送张德翁推官赴阙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慨。
开篇“君不见长安城中长乐坡,坡前冠盖肩相摩”两句,生动地勾勒出送别现场的热闹场面。长乐坡是长安(今陕西西安)的一个地方,这里描绘的是一幅人头攒动、送行者众多的情景。
接下来的“十人八九送别者, 我今亦吟送别歌”表明诗人也是在这样的场合中,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任烦应剧青山里,下望州廛如井底。”这里的“青山里”可能是指长安城外的山区,而“州廛如井底”则形象地表达了远眺时的深邃和遥远感。
“白云满眼心无尘,明月到窗诗就纸。”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清净心境与创作状态。白云不染尘俗,明月映照诗心,都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和艺术灵感。
“山花映面春日迟,紫骝嘶去闻行期。”这里描写的是送别时的情景,山花烂漫,但春光不肯久留,而那匹紫色的马儿(象征着离别)则在远处嘶鸣,提醒着即将到来的分别。
“年来声韵非相知,几属喧啾轻薄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变迁、人心不古的感慨。声韵(音调)改变,意味着旧友渐行渐远,而新的交往则如同浅薄的儿戏。
最后,“我歌止此不复作,更欲作歌当寄谁。”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送别之歌到此为止,不再续作。而那份想要继续表达的情感,又该寄托给哪位知己呢?这是对远去友人的深情呼唤,也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送别场面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与惆怅,以及对世事变迁、人心易变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