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枣子槟榔》由清代诗人张湄所作,通过对“枣子”与“槟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两种食物的独特感受和细腻观察。
首句“丹颊无端生酒晕”,以“丹颊”形容枣子的红润色泽,仿佛是自然赋予的酒后红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枣子诱人的外观。次句“朱唇那复吐脂香”,将枣子比作女子的朱唇,不仅色泽诱人,更暗含一种脂膏般的香气,进一步强化了枣子的美味与诱惑力。
接着,“饥餐饱嚼日百颗”,描述了人们在饥饿或饱食时对枣子的喜爱,无论是饥饿还是满足,都能每日食用上百颗,充分体现了枣子的可口与受欢迎程度。最后,“倾尽蛮州金错囊”,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人们为了购买枣子不惜花费大量钱财,甚至不惜倾尽所有,突出了枣子在人们心中的珍贵地位和对美食的极度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枣子的诱人之处,以及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瑞鹤仙.戊申初度自韵
百年过半也。怅壮心零落,鬓星星也。风儿渐凉也。
近中秋月儿,又初生也。田园暇也。矍铄哉、是翁也。
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
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浮生梦也。
皇皇欲、奚为也。
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
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
沁园春·其二月夜自和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水龙吟·其三和幕府贺策应
吾皇神武中兴,直须整顿舆图旧。
岂惟天顾,岷峨一角,但西其首。
遮护咽喉,扶持气脉,宁无医手。
有庙谟先定,傍观何待,留侯蹑、魏侯肘。
天眷我家仁厚。盛英才、载量车斗。
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休对秋风,移宫换羽,吟无绝口。
看福星,太乙临梁,此虏自不能久。
大酺.和陈次贾赠行韵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肃。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西征非太速。
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祗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蚊蚊类、笑谈逐。
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愿还太平旧蜀。
八声甘州·其一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
拟龙山、把酒酹西风,西风苦无情。
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悭晴。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
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
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
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
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