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满尚呼风,纤短行偏缓。
遇顺休羡人,后先同到岸。
这首诗描绘了船行于水上的生动场景,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船夫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以及对航行过程的感悟。
首句“帆满尚呼风”,描绘了一幅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破浪前行的画面。帆布鼓满,似乎在呼唤着风的力量,强调了风对于船只航行的重要性。这不仅表现了船夫对自然力量的依赖,也体现了他们利用自然条件的能力和智慧。
次句“纤短行偏缓”,则转而描述了船只在狭窄或水流较缓的航道上航行时的速度减慢。这里的“纤”可能指的是狭窄的航道,“短”可能暗示了船身较短,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船只行动变得缓慢。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不同航行条件对船只速度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船夫在面对复杂水域时的谨慎与适应能力。
后两句“遇顺休羡人,后先同到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遇顺休羡人”意味着在遇到顺风顺水的航行条件时,不必羡慕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航行路径和节奏。这不仅是对船夫个人心态的启示,也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哲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命运,无需盲目比较或羡慕他人。
最后一句“后先同到岸”则表达了无论航行速度快慢,最终都能到达目的地的信念。这既是对船夫们辛勤工作和坚持的肯定,也是对人生旅程中不论遭遇何种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将实现目标的鼓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航海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船夫们勤劳与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普遍真理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