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闻子规》
《夜闻子规》全文
明 / 王廷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子规小鸟自呼名,啼罢江楼巳四更

枕上梦回犹是客,谁能不起故园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梦回(mèng huí)的意思:指梦境中回到过去,回忆往事。

能不(néng bù)的意思:表示不可避免、难以避免。

四更(sì gēng)的意思:指凌晨时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时刻。

犹是(yóu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虽然已经发生或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枕上(zhěn shàng)的意思:枕头上面,表示非常亲近、亲密的关系。

自呼(zì hū)的意思:自称;自己称呼自己

子规(zǐ guī)的意思:子规是一个古代的乐器,代表着规矩、纪律和秩序。

鉴赏

这首《夜闻子规》由明代诗人王廷相所作,描绘了夜晚听到子规鸟鸣时的内心情感。子规鸟,又名杜鹃,其叫声凄厉哀婉,常被赋予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的象征意义。

首句“子规小鸟自呼名”,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子规鸟的声音描绘得生动形象,仿佛它在自我呼唤,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哀伤的氛围。接着,“啼罢江楼巳四更”一句,点明时间,夜深人静之时,子规鸟的啼鸣声在江楼上回荡,时间的流逝与鸟鸣的持续形成对比,增添了孤独感和时间的无尽。

“枕上梦回犹是客”,诗人躺在床上,似乎从梦中醒来,意识到自己仍身处异乡,身份是过客。这一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漂泊他乡的无奈。

最后一句“谁能不起故园情”,直抒胸臆,道出了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这句话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的思乡情怀。

整体而言,《夜闻子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王廷相

王廷相
朝代:明   字:子衡   号:浚川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生辰:1474-1544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猜你喜欢

舟中杂兴·其一

辞家两见月,兀兀闸河边。

长路难计日,逆流如上天。

扶携幸相得,宴坐亦翛然。

始识浮家意,伸钩拟钓船。

(0)

送张子石北上

衰柳不堪折,烟霜留旧容。

毵毵扬子岸,犹惹渡江风。

马首初向北,不知关路重。

黄河冰连山,金台尘蔽空。

路难良可叹,汗漫思无穷。

我昔事驰骋,临老万事慵。

贵交久削迹,一丘息微躬。

长安尺一书,十年不复通。

当今谁爱士,此道如盲聋。

知子徒有心,致身竟何从。

子实慕风节,非独文采丰。

遇合亦寻常,壮夫岂苟同。

去去勿复道,行矣慎秋冬。

(0)

送王屺生归楚

顷与谭子别,辄作数日恶。

归来不数日,别酒为君酌。

老怀长寡欢,岁晚厌离索。

况君胸怀人,相对抉皮膜。

离言不敢深,恐为众所愕。

方今推楚材,纷纷富述作。

吾尤爱谭子,真意存澹漠。

此贤君所私,冥契应有托。

清霜满归樯,寒月照旅泊。

君其往及之,江边问青雀。

(0)

题画再送王平仲

我爱燕子矶,怪石吞江势。

昔与伯子偕,蹇驴冲晓至。

出山月隐林,到门松映寺。

陟巅揽萧旷,寻径造幽袐。

崩岩讶天开,飞阁疑鬼峙。

兹游屡入梦,蹉跎杳难继。

犹忆风雨过,江急布帆驶。

丹壁照眼来,突兀使我醉。

推篷一绝叫,咫尺不得济。

君行到白门,胜地誇此最。

矶下有洞天,王李曾小憩。

相与歌蜀道,江声不敢沸。

君其往酬之,为我通此意。

(0)

送刘少尹赴兴州经历三首·其一

宸极沾仙籍,双凫别尚方。

何如魏宾客,不减汉循良。

大府宜方器,牙门足荐章。

材高岂伏枥,万里见乘黄。

(0)

初月

雪霁楼空夕,寒轻月欲明。

素魂升海上,残朓傍人清。

桂树春应发,蟾蜍夜自生。

伤心望牛斗,流恨满山城。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