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其二》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杨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济世须安石,东山岂合归。

尚存韬略箧,新作芰荷衣

紫塞名仍远,苍生不违

长春高卧夜,犹梦羽书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违(bù wéi)的意思:不违反,不违背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长春(cháng chūn)的意思:长久的春天,指事物长期兴盛、繁荣的状态。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荷衣(hé yī)的意思:荷花的衣服,比喻贫贱之人的衣着。

济世(jì shì)的意思:帮助解决社会问题,造福人民。

芰荷(jì hé)的意思: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清白无瑕。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韬略(tāo lüè)的意思:指隐藏智谋,不轻易暴露自己的计谋和才智。

羽书(yǔ shū)的意思:指通过书信传递消息或传达意思。

紫塞(zǐ sāi)的意思:紫色的关隘,指险要的关隘或边塞。

鉴赏

此诗《寄董佥宪閒居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通过对董佥宪闲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济世安邦之志的赞赏与期待。

首句“济世须安石”,借用了典故,暗喻董佥宪应以王安石为榜样,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接着“东山岂合归”一句,既是对董佥宪可能隐退的婉转劝阻,也暗示了他不应放弃追求济世的理想。

“尚存韬略箧,新作芰荷衣”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董佥宪虽身处闲居,但内心依然怀揣着治国的韬略,同时以芰荷衣象征其清廉高洁的品质,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紫塞名仍远,苍生志不违”则进一步强调了董佥宪虽远离朝廷,但心系百姓,其志向并未改变,即使在闲居中,也时刻关注国家和民众的福祉。

最后,“长春高卧夜,犹梦羽书飞”两句,以“长春”象征董佥宪闲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长寿,而“高卧夜”与“犹梦羽书飞”形成对比,表明即便是在闲适的夜晚,董佥宪的心中仍然牵挂国家大事,梦想着能够再次为国效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董佥宪作为官员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理想抱负的敬佩之情。

作者介绍

杨巍
朝代:明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猜你喜欢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

两崖玉巉然,秀色真可餐。
岚烟落窗几,惨澹云水閒。
幽人美清夜,和月凭栏干。
天空山影直,八表生晴寒。

(0)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驻目亭

郡斋多胜览,随处山拱揖。
一亭更留人,小立云百级。
峰峦方献状,霾雾且无集。
是中颇空洞,不碍山色入。

(0)

寓天台水南四首

小雨凄暮暮,入夜寒更作。
泠泠竹间风,振我衣袂薄。
野田鸣流泉,密树纷翠幄。
蹑屐徐我行,长怀付寥廓。

(0)

鲍待用挽词四首

一经教子已青裾,况又行年七十余。
恰好遭逢身却死,北风门外只长嘘。

(0)

代上陈给事二首

谢安旧宅翠云环,复见新墙月样弯。
市近岂容三岛客,楼居须向九仙山。
去天尚郁金门步,计日催归玉笋班。
好与衣冠添盛事,一门三府照人寰。

(0)

赵路分挽词三首

三月余干花草春,天遥莫问谪仙坟。
长箫不要吹哀吹,愁杀江东日暮云。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