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晨起见枇杷花》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清晨景象中的一抹生机与别样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枝头红日退霜华”,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霜露消散的景象。红日的光芒驱散了夜间的寒气,使得霜华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这里的“退”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由静转动的过程。
接着,“矮树低墙密护遮”,通过对比矮树与低墙的高度,形象地展现了树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矮树与低墙的紧密相依,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和谐共存。这一句通过视觉上的对比,传达了一种保护与被保护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季节的更迭。黄菊作为秋天的象征,其凋谢标志着秋季的结束;而枇杷花的开放,则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这种从衰败到新生的转换,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希望的期待。诗人通过黄菊与枇杷花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时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哲思的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
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说诗。
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
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怆离。
腰章佐墨绶,耀锦到茅茨。
树老见家日,潮平归县时。
衣催莲女织,颂听海人词。
鸿鹄志应在,荃兰香未衰。
金门定回音,云路有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