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田 卓 入 华 山 唐 /贾 岛 幽 深 足 暮 蝉 ,惊 觉 石 床 眠 。瀑 布 五 千 仞 ,草 堂 瀑 布 边 。坛 松 涓 滴 露 ,岳 月 泬 寥 天 。鹤 过 君 须 看 ,上 头 应 有 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滴露(dī lù)的意思:形容水滴落下或露水凝结的声音。
过君(guò jūn)的意思:指在过去的时代,君主统治下的人民,比喻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制度比较落后。
惊觉(jīng jué)的意思:突然觉悟,突然意识到某个事实或真相。
涓滴(juān dī)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程度,形容非常细微或微小。
寥天(liáo tiān)的意思:形容天空空旷、无云的景象。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石床(shí chuáng)的意思:指人在石头上睡觉,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幽深(yōu shēn)的意思:幽暗而深远的意思,形容深奥、晦涩或难以理解。
- 注释
- 幽深:指环境深邃、寂静。
暮蝉:傍晚的蝉鸣。
惊觉:猛然醒来。
石床:石头做的床。
五千仞:极言瀑布之高。
草堂:简陋的房屋,这里指诗人居所。
坛松:佛坛上的松树。
涓滴露:形容露水如细流。
岳月:山峰上的月亮。
泬寥天:空旷而清冷的天空。
鹤:白鹤。
仙:传说中的仙人。
- 翻译
- 夜晚深处满是蝉鸣声,突然间惊醒了我的石床梦。
五千仞高的瀑布就在近旁,我的草堂就在瀑布边。
佛坛上的松树挂着滴滴露珠,山岳间的月光洒在寥廓的天空。
当你看到白鹤飞过,记得抬头看,那里可能有仙人出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卓入华山的送别之情。开篇“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两句,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通过蝉的鸣声和石床上的沉睡,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惊醒的情感。
紧接着,“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两句,以宏伟的瀑布景观展现了华山的壮丽。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暗示着田卓即将踏上的修仙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又极具吸引力的旅程。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水珠滴落和清晰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的“坛松”可能指的是华山之巅的松树,而“涓滴露”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小声音的捕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夜晚场景。
最后,“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两句,诗人以观察白鹤飞过的动作,提醒田卓留意周遭环境中可能隐藏的仙迹。这里的“上头应有仙”既可以理解为对田卓即将踏上的修仙之路的一种期待,也可以看做是对华山深处可能存在神仙居所的一种暗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仙境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田卓此行的美好祝愿,以及自己对于友人能够在华山寻得仙道的殷切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丙戌五月二十二日昼寝梦亡妻谢氏同在江上早行忽逢岸次大山遂往游陟予赋百馀言述所睹物状及寤尚记句有共登云母山不得同宫处仿像梦中意续以成篇
昼梦与予行,早发江上渚。
共登云母山,不得同宫处。
何嗟不同宫,似所厌途旅。
树杪俯乌巢,坼鷇方仰乳。
雄雌更守林,号噪见飞鼠。
鼠惊竖毛怒,袅枝如发弩。
逡巡吼风云,远望射岩雨。
东南横虹霓,万壑水喷吐。
下寻归路迷,欲暮各愁语。
忽觉皆已非,空庭日方午。
送赵谏议知徐州
鹿车几两马几匹,轸建朱幡骑彀弓。
雨过短亭云断续,莺啼高柳路西东。
吕梁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
莫问前朝张仆射,毬场细草绿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