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富民仍窭,山怆水亦悽。
樵多馀稚木,渔竭乏修鲵。
仄涧舟难济,层云路欲迷。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作者与家人一同探访东四明时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春富民仍窭,山怆水亦悽”以对比手法开篇,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但诗中却以“富”与“窭”、“山”与“水”的情感色彩反差,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接着,“樵多馀稚木,渔竭乏修鲵”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愁,通过描述砍柴人多而幼小的树木难以满足需求,捕鱼者空手而归,暗示了资源的匮乏与生活的艰辛。
“仄涧舟难济,层云路欲迷”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狭窄的山谷中船只难以通行,层层叠叠的云雾使得道路模糊不清,不仅增加了行进的困难,也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最后,“群峰三十六,举首见高低”以壮丽的山峰作为收尾,虽然景色壮观,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辽阔与人类的渺小,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切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