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语身黏藓,行禅顶拂松。
探玄为一决,明日去临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柱峰与高僧相逢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超脱之美。开篇“天柱暮相逢,吟思天柱峰”两句,设定了一种幽静而又神圣的氛围,诗人在暮色中偶遇高僧于天柱峰下,心中不禁涌起对这片山水的深情。
接着“墨研青露月,茶吸白云钟”两句,则是对高僧生活状态的描写。墨研象征着禅者的沉思与智慧,而“青露月”则给人以清冷、宁静之感;“茶吸白云钟”则展现了高僧日常中对时间流逝的淡然与从容,茶香里仿佛听到了时间的钟声。
“卧语身黏藓,行禅顶拂松”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诗人和高僧之间的亲密交流,他们或躺在青苔之上交谈,或在树下行走,手触着松枝,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探玄为一决,明日去临邛”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禅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能有一番深入的理解和体悟,而“明日去临邛”则预示着一种新的开始和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禅意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僧的崇敬以及对禅宗智慧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清新脱俗和意境深远。
消得几番别,添与十分愁。
人生碌碌无味,岁月去难留。
浪说山川灵秀,终是困人成事,有志未能酬。
智慧两无用,不栉恨悠悠。滞长安,怜季子,敞貂裘。
风尘谁识英俊,何处觅封侯。
挽鹿尚虚初愿,梦犬犹存厚望,生计拙营谋。
富贵尔何物,双鬓不禁秋。
几叶华严,五千道德,今归一家。
喜丹炉烧罢,长留诗卷,蒲团坐破,不著袈裟。
称意如斯,无忧果尔,消受朝岚与夕霞。
披图处,羡人间清福,几个如它。东风兰又生芽。
正欢喜、庭前绕膝哗。
写心中静境,半桥流水,眼前真趣,万树梅花。
三味同参,夙根顿悟,却索芜词到绛纱。
拈枝笑,把江毫剩彩,分与些些。
畅游悰、匆匆几日,西风重打归桨。
扁舟一叶斜阳里,帆影和云摇漾。岚岫敞。
看倒映、波心远黛延秋爽。萧萧送响。
更蓼溆飞烟,芦汀卷雪,寒色动苍茫。
天涯路,陈迹都如梦想。独怜鸥侣无恙。
疏疏秃柳长亭外,眉际都添愁况。闲眺赏。
向蓬背、弦诗顿觉吟怀旷。乡关试望。
指野水平桥,一灯红处,晚渡杂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