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春 坊 董 正 字 浙 右 归 觐 唐 /马 戴 去 觐 毗 陵 日 ,秋 残 建 业 中 。莎 垂 石 城 古 ,山 阔 海 门 空 。灌 木 寒 樯 远 ,层 波 皓 月 同 。何 当 复 雠 校 ,春 集 少 阳 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层波(céng bō)的意思:形容波浪连绵不断,层层叠叠。
雠校(chóu jiào)的意思:指互相攀比、争强好胜,不断超越对方。
复雠(fù chóu)的意思:指事物复苏、复兴,也可用来形容人才得以重用。
灌木(guàn mù)的意思:比喻人才浅薄或知识不广博。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皓月(hào yuè)的意思:明亮的月光,指明亮的月亮或月光洒满的夜晚。也用来形容光明、纯洁、明亮的事物。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建业(jiàn yè)的意思:指建设国家、社会或企业等的基业,也可指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
毗陵(pí líng)的意思:指非常接近或相当,毗邻。
秋残(qiū cán)的意思:秋天接近尾声,景色逐渐凋零,物华昔日不再。
少阳(shǎo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表示刚刚开始或刚刚出现。
石城(shí chéng)的意思:石头建成的城堡,比喻坚固牢固的防御工事。
- 翻译
- 在前往毗陵拜见的日子里,已是深秋时节,建业城中满是秋意。
莎草低垂在古老的石城边,广阔的山峦与浩瀚的海门之间显得空旷无垠。
远处的灌木丛与冷清的船桅相映,层层波浪中皎洁的月光与之共融。
何时才能再次欢聚,共赴春日,在少阳宫中校阅壮志豪情。
- 注释
- 去觐:去拜见。
毗陵:地名,代指某地。
秋残:深秋,秋天将尽。
建业:古地名,今南京,此处代表都城。
莎垂:莎草低垂。
石城:古城,可能指代历史久远的城市。
山阔:山峦广阔。
海门:大海的门户,此指广阔的海岸线或海口。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树木。
寒樯:冷清的船桅,樯为船上挂帆的杆子。
层波:层层叠叠的波浪。
皓月:明亮的月亮。
何当:何时能够。
春集:春天聚集。
少阳宫:宫殿名,象征性的聚会地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离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和朋友重逢的期待与向往。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这两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正准备离开建业(今南京一带)前往毗陵(今江苏镇江)。这里的“秋残”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透露出一种离别的哀愁。
“莎垂石城古,山阔海门空。” 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诗人的情怀。莎草下垂,衬托出一座古老的石城,而远处的山峦辽阔,海门寥寥无人,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荒凉与孤独。
“灌木寒樯远,层波皓月同。” 这里诗人的视线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灌木在冷风中摇曳,树枝的尖端伸向远方,而层层叠叠的水波和洁白的明月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夜图景。
“何当复雠校,春集少阳宫。”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期待着何时能与朋友们在少阳宫(古代皇家狩猎之地)重聚,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萧瑟、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春日欢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