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又见磨镰月,九月谁怜絺绤寒。
《月·其二》全文
- 翻译
- 水鸟飞翔来去自如,暮色苍茫笼罩山林。
离家之时再见磨镰的月亮,九月的寒风中谁会怜悯穿着葛布的人们?
- 注释
- 水鸟:指在水中或水上生活的鸟类,如鸭子、鹭鸶等。
苍然:深沉而显得苍老的样子,形容暮色浓厚。
暝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林峦:树林和山峦。
磨镰月:指农历九月,此时正值秋收季节,人们常在月光下磨镰刀准备收割。
絺绤:葛布和细麻布,古代夏衣材料,这里代指轻薄的衣物,暗示天气转凉。
寒:寒冷,形容秋季的凉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水鸟飞鸣自往还"写出了水边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和鸣叫,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接着,"苍然暝色暗林峦"描绘了天色渐晚,暮色笼罩山林,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诗人身处此景,触发了思乡之情:"离家又见磨镰月",这里的"磨镰月"象征着农事的结束和秋季的到来,也暗示着诗人离家已久,此刻看到这样的景象倍感思乡之苦。最后一句"九月谁怜絺绤寒"进一步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关怀,九月天气转凉,穿着薄衣的亲人是否能抵挡得住寒意,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宋人赵蕃深厚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甲午岁感兴
开极规模自有初,旧章纷乱欲何如?
黄河疏凿功何补,楮币更张术已疏。
西郡少年持国是,中原文学滞公车。
河南寇盗由谁致,天下兵戈遂莫除。
偃月堂深资鬼蜮,伏波军败纵鲸鱼。
百年人物关衰盛,一代经纶属卷舒。
丞相出师应有表,草茅忧国岂无书。
畴能一吐平淮策,为尔排云谒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