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曳杖》
《曳杖》全文
宋 / 姜特立   形式: 古风

曳杖度林樾晴光衰颜

好鸟忽相鸣,觉我身世閒。

身世谁自觉,此妙吾独观。

正以静得之,乐哉天地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林樾(lín yuè)的意思:指树木茂盛、林木繁荣的景象。

晴光(qíng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明媚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明与美好。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衰颜(shuāi yán)的意思:指面容憔悴、苍老的样子。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我身(wǒ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或个人

自觉(zì jué)的意思: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状态或责任。

翻译
拄着拐杖穿过树林,晴朗的阳光照亮了我衰老的脸庞。
好鸟忽然鸣叫,让我感到人生的悠闲。
人生的闲适又有谁能自我察觉,唯有我独自体味这微妙之处。
正是在宁静中领悟到这一切,天地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注释
曳杖:拄着拐杖。
度:穿过。
林樾:树林。
晴光:晴朗的阳光。
破:照亮。
衰颜:衰老的脸庞。
好鸟:美丽的鸟儿。
忽:忽然。
相鸣:相互鸣叫。
觉:感到。
我身世閒:人生的悠闲。
身世:人生的境遇。
谁:谁。
自觉:自我察觉。
此妙:这微妙之处。
吾独观:我独自体味。
正以:正是由于。
静:宁静。
得之:领悟到。
乐哉:多么快乐。
天地宽:天地广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姜特立在林间漫步的情景,他手持手杖,沐浴在晴朗的阳光下,感受到自然的活力和自身的闲适。诗人注意到悦耳的鸟鸣,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状态,感到一种超然的自在。他深感身世之感往往需要自我察觉,而这种领悟是宁静带来的独特体验。诗人借此表达了在静谧中获得的喜悦,以及对广阔天地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泊而自得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姜特立
朝代:宋   字:邦杰   籍贯:浙江丽水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猜你喜欢

寄宋侍御

日日思相见,那知年又年。

素书千里外,清梦五楼前。

尚忆闻钟入,曾陪载笔旋。

路岐多聚散,忧病苦颠连。

网集诗筒厚,霜封剑室坚。

空群犹有志,涸辙肯求怜。

为报东朝客,来寻钓渚边。

(0)

过罗园

取适憩林薄,道心幽且閒。

园蔬日已长,零雨时尚悭。

繘井试溉之,菲菲绿增颜。

虽无千章木,桃柳自成环。

日出风凄人,日入鸟下山。

抗意世涂表,悠然忘险难。

(0)

寄兄次韵二首·其一

千仞巉岩俯碧悠,分明苏子滞南州。

歌诗待月同良夜,听客吹萧亦此秋。

今古英豪多坎轲,庙廊名字得甄收。

遥知碧树书还日,人在中堂赋远游。

(0)

送孙醴陵

东风一夜感琴声,却捧新除向楚城。

湖水不知春雨到,野人争看使星明。

门墙树古三千尺,江海云深几万程。

何用剧谈忠孝事,已多豪气拂长缨。

(0)

拟古远离别

风飘飘,雨萧萧。落木下,寒蝉号。长相思,绿满枝。

东流波,无尽时。送君长安道,伤心对秋草。

祗道蚕时归,而今桑已老。

君真弃妾妾怜君,暮暮朝朝作雨云。

随风忽上君衣袖,莫道无声君不闻。

(0)

拟古二首·其二

风发吾舟停,风停吾舟发。

谁知乘舟人,正是观风客。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