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答 宝 觉 宋 /苏 轼 芒 鞋 竹 杖 布 行 缠 ,遮 莫 千 山 更 万 山 。従 来 无 脚 不 解 滑 ,谁 信 石 头 行 路 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行(bù xíng)的意思:指散布、传播消息或宣传言论。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石头(shí tou)的意思:形容事物出乎意料地惊人或巨大。
头行(tóu xíng)的意思:指首要的行动或行列。
信石(xìn shí)的意思:形容人非常诚实可靠,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行缠(xíng chán)的意思:指行动迟缓,行进困难,不能自由快速地前进。
遮莫(zhē mò)的意思:遮莫是指遮掩、掩盖。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行路难(xíng lù ná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途艰难困苦,形容事情进行得十分困难。
- 注释
-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简易鞋。
竹杖:用竹子制作的手杖。
遮莫:不管,不论。
无脚不解滑:即使是没有脚的物体(比喻人),也能够轻松行走。
解滑:善于行走,不打滑。
石头行路难:暗示即使面对坚硬的石头路,也能克服困难。
- 翻译
- 穿着芒草编织的鞋子和竹杖,行走于山路之间,布满了缠绕
无论前方有多少千山万水,都不足以阻挡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即便是不易于行走之地,对于有心人而言,也并非难事。
"芒鞋竹杖布行缠"一句,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诗人脚踏芒鞋,手持竹杖,身着布衣在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这里的“布行缠”暗示了行走之艰难。
接下来的"遮莫千山更万山"则展现了诗人所面对的自然景观——层叠的山峦相互掩映,显得无尽头。
第三句"从来无脚不解滑"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普遍性,即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尝试,都能理解行走在滑滑之地并不困难。这句话也隐含着一种讽刺意味,指出那些认为行路艰难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缺乏勇气或决心。
最后一句"谁信石头行路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此类观点的不屑,一种对挑战和困难持开放态度的豁达。这里的“石头”比喻坚硬而又滑溜的地面,指代一般认为难以行走之处。
整首诗通过山间的艰难行走,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态度,同时也表现了苏轼个人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咸宜观
羽袖飘飘杳夜风,翠幢归殿玉坛空。
步虚声尽天未晓,露压桃花月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