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宝觉》
《次韵答宝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bǎojué
sòng / shì

mángxiézhúzhàngxíngchánzhēqiānshāngèngwànshān

cóngláijiǎojiěhuáshuíxìnshítóuxíngn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布行(bù xíng)的意思:指散布、传播消息或宣传言论。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石头(shí tou)的意思:形容事物出乎意料地惊人或巨大。

头行(tóu xíng)的意思:指首要的行动或行列。

信石(xìn shí)的意思:形容人非常诚实可靠,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行缠(xíng chán)的意思:指行动迟缓,行进困难,不能自由快速地前进。

遮莫(zhē mò)的意思:遮莫是指遮掩、掩盖。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行路难(xíng lù ná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途艰难困苦,形容事情进行得十分困难。

注释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简易鞋。
竹杖:用竹子制作的手杖。
遮莫:不管,不论。
无脚不解滑:即使是没有脚的物体(比喻人),也能够轻松行走。
解滑:善于行走,不打滑。
石头行路难:暗示即使面对坚硬的石头路,也能克服困难。
翻译
穿着芒草编织的鞋子和竹杖,行走于山路之间,布满了缠绕
无论前方有多少千山万水,都不足以阻挡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即便是不易于行走之地,对于有心人而言,也并非难事。

"芒鞋竹杖布行缠"一句,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诗人脚踏芒鞋,手持竹杖,身着布衣在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这里的“布行缠”暗示了行走之艰难。

接下来的"遮莫千山更万山"则展现了诗人所面对的自然景观——层叠的山峦相互掩映,显得无尽头。

第三句"从来无脚不解滑"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普遍性,即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尝试,都能理解行走在滑滑之地并不困难。这句话也隐含着一种讽刺意味,指出那些认为行路艰难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缺乏勇气或决心。

最后一句"谁信石头行路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此类观点的不屑,一种对挑战和困难持开放态度的豁达。这里的“石头”比喻坚硬而又滑溜的地面,指代一般认为难以行走之处。

整首诗通过山间的艰难行走,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态度,同时也表现了苏轼个人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陇州旅中书事寄李中丞

三伏客吟过,长安未拟还。

蛩声秋不动,燕别思仍闲。

乱叶随寒雨,孤蟾起暮关。

经时高岭外,来往旆旌间。

(0)

陇上书事

城叠连云壑,人家似隐居。

树飞鹦鹉众,川下鹡鸰疏。

滴梦关山雨,资餐陇水鱼。

谁知江徼客,此景倍相于。

(0)

宿咸宜观

羽袖飘飘杳夜风,翠幢归殿玉坛空。

步虚声尽天未晓,露压桃花月满宫。

(0)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晴天春意并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

琼树花香故人别,兰卮酒色去年同。

闲吟铃阁巴歌里,回首神皋瑞气中。

自愧朝衣犹在箧,归来应是白头翁。

(0)

戏和三韵

墨翟突不黔,范丹甑生尘。

君今复劳歌,鹤发吹湿薪。

前诏许真秩,何如巾软轮。

(0)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其一

外馆嫔仪贵,中参睿渥深。

初笄横白玉,盛服镂黄金。

风度箫声远,河低婺彩沈。

夜台留册谥,悽怆即徽音。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