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听我语,城中无田有官府。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城市(chéng shì)的意思:指城市里的繁忙和喧嚣。
从军(cóng jū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投身军队。
丁壮(dīng zhuàng)的意思:指年轻力壮的男子。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家丁(jiā dīng)的意思:家里的仆人或仆从。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田头(tián tóu)的意思:指田地的边缘或角落。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中男(zhōng nán)的意思:指中等身材的男子。
筑城(zhù chéng)的意思:建造城墙或堡垒,用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布谷啼》描绘了春天农村的场景,以布谷鸟的啼声为线索,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诗的前三句“布谷啼,三月暮,麦老秧深时”描绘了布谷鸟在麦子即将成熟、秧苗茂盛的三月傍晚啼叫,营造出宁静的田园氛围。
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了沉重的主题:“田头不见人耕布,家家丁壮起从军,更有中男筑城去。”这里揭示了农民们被迫离开农田,青壮年纷纷应征入伍,连适龄的中男也被征召去修筑城墙,显示出战事的紧迫和农村劳动力的严重匮乏。
布谷鸟似乎也在诉说:“布谷鸟,听我语,城中无田有官府。”它劝告布谷鸟不要在城市中啼叫,因为那里的人们对它的歌声可能并无好感,官府的存在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最后两句“莫向城市啼,官中人怒汝”直接表达了对布谷鸟的同情,暗示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整首诗通过布谷鸟的视角,寓言般地展现了明朝战乱时期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沈沈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馀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秋居书怀
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
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
有琴慵不弄,有书闲不读。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
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
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
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
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
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
泛湓水
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
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
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
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
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
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
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
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洲。
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
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
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
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
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
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飞酒盂。
曾共中丞情缱绻,暂留协律语踟蹰。
紫微星北承恩去,青草湖南称意无。
不羡君官羡君幕,幕中收得阮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