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玄甫国士也数困公车以其业来质赋此期之》
《黄玄甫国士也数困公车以其业来质赋此期之》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拥棘叨抡士,惊心字字珠。

至今传晋问,何自访吴趋

九折心偏壮,千秋不诬

春来眉黛好,莫讶入时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诬(bù wū)的意思:不冤枉,不诬告。

何自(hé zì)的意思:自己如何,自身如何

眉黛(méi dài)的意思:形容女子眉目之美。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事(qiū shì)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的私情、婚外情。

入时(rù shí)的意思:指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吴趋(wú qū)的意思:指追随权势者,投靠有势力的人。

心字(xīn zì)的意思:形容人心情非常愉快,兴高采烈。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对黄玄甫的赞赏之作。黄玄甫虽屡次受挫于科举,但其才华依然熠熠生辉,字字如珍珠般珍贵。王世贞通过“拥棘”这一形象,生动描绘了黄玄甫在困境中仍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诗中提到黄玄甫的学问和品德,即使在逆境中,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被世俗所误。

“至今传晋问,何自访吴趋。”这两句表达了黄玄甫学问的深远影响,不仅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跨越时空,影响广泛。王世贞以“晋问”和“吴趋”这两个历史地理名词,巧妙地将黄玄甫的学问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凸显其学识的博大精深。

“九折心偏壮,千秋事不诬。”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九折”形容黄玄甫经历的挫折和困难,但他的内心却更加坚强,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千秋事不诬”则强调了黄玄甫行事的公正和诚实,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的事迹都将被后人铭记,不会被遗忘或歪曲。

最后,“春来眉黛好,莫讶入时无。”这两句既是对黄玄甫个人魅力的赞美,也是对其作品或思想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世人认可的期待。这里的“春来眉黛好”,可以理解为黄玄甫的作品或思想如同春天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影响力会日益彰显,最终成为时代的经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玄甫个人品质、学术成就以及历史地位的赞扬,展现了王世贞对这位国士的深切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才应得到社会公正评价和认可的期待。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和曾伯容梅诗二首·其二

欲开不开香满枝,小池枝映碧琉璃。

岭头功德真相似,不点光明待几时。

(0)

复用前韵寄伯容兼其三子

高阁巍临汉水边,从来谈舌自摩天。

华公不用徒辞位,哙等何堪复比肩。

他日屡藏闾里骨,而今时纵校人鲜。

庞公父子皆知道,试问王家三少年。

(0)

复用韵成一首特作狡猾尔勿诮吾作梦也想当一笑

忆昔儿曹气尚全,逢人箕踞辄谈天。

摄衣便欲探龙颔,唾手何辞举彘肩。

自免敝冠归落寞,便磨馀墨坏华鲜。

如今事事皆慵退,大似黄杨厄闰年。

(0)

昨日一诗乃是见赠亦复次韵为报

阿师卧处白云连,几外千峰秀接天。

渐畏声名收虎视,何尝骨相露鸢肩。

雄风高论鹢飞退,皓雪新诗鹤夺鲜。

老眼熨摩今有待,徵书同到起延年。

(0)

寄夏均父二首·其二

四海交情未有君,解衣推食见情真。

平生烂漫如一日,万里周旋觉更亲。

我已山林新祝发,君犹州县故随人。

而今官意知何似,早晚归来洗世尘。

(0)

次韵吕居仁共二首·其一望山

文章二子东西汉,人物诸何大小山。

四海有家归未得,眼看寸碧便怡颜。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