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丧孤生质,犹存半死身。
桐焦空有尾,松老欲无鳞。
先茔欣得祔,免作道旁尘。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其七)》。诗中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后人的教诲。
首联“未丧孤生质,犹存半死身”,诗人以“未丧孤生质”表达自己虽已年迈,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犹存半死身”则暗示了身体的衰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现实。
颔联“桐焦空有尾,松老欲无鳞”,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桐焦”和“松老”,前者虽有枝干,却已枯焦,后者虽曾茂盛,岁月流逝后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更暗喻了人生的衰老与不可避免的终结。
颈联“沟壑难忘日,渊冰易坠人”,“沟壑难忘日”意味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诗人也无法忘记曾经经历的艰难困苦和生活的不易。“渊冰易坠人”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深渊之冰,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困境,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
尾联“先茔欣得祔,免作道旁尘”,表达了诗人对于死后能够安葬在祖坟旁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而不是成为路边的尘埃,失去归宿。这既是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寄托,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先人的遗志,让家族得以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衰老、死亡以及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后人的期许,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群山夹江流,其形如囊橐。
缅想太古前,神功劳斧削。
直下塞坤维,高空插冥漠。
崩浪屡洄漩,层峦迭参错。
罨画象楼台,岧峣类城郭。
翠含青黛光,白者为粉垩。
沿回路已穷,侧转忽开拓。
烟际见渔舟,遥遥一秋箨。
涉险却恬嬉,胜赏反惊愕。
浑似逢异书,披览得约略。
行行止三舍,樵爨倚山脚。
方音闻鹧鸪,暝色下猱玃。
汹汹怒涛哀,凫凫山泉弱。
兴来抽短毫,庶几慰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