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舟 行 见 月 唐 /权 德 舆 月 入 孤 舟 夜 半 晴 ,寥 寥 霜 雁 两 三 声 。洞 房 烛 影 在 何 处 ,欲 寄 相 思 梦 不 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洞房(dòng fáng)的意思:新婚夫妇的新房。也用来形容新婚夫妇的生活。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霜雁(shuāng yàn)的意思:形容秋天寒冷时,雁儿飞行中身上覆盖的霜冻。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烛影(zhú yǐng)的意思:烛影指的是烛光下的影子,比喻微小的事物或人物在大事物或人物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
- 注释
- 月:月亮。
孤舟:孤独的小船。
夜半:半夜。
晴:晴朗。
寥寥:稀疏。
霜雁:寒冷季节的雁。
两三声:偶尔几声。
- 翻译
- 月光洒在深夜的孤舟上,天空晴朗
只有稀疏的寒霜大雁偶尔传来两三声鸣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夜航之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只身驾着小舟,在明净的月光下航行。"月入孤舟夜半晴"一句,既设定了时间和环境,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孤独而清冷。
"寥寥霜雁两三声"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霜雁即秋冬时分飞行的大雁,寥寥几声,营造了一种空旷萧瑟之感。霜雁的声音,不仅增加了夜晚的宁静,也让人感到一种凄凉。
"洞房烛影在何处"一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追问。洞房指深邃的居所,烛影则是烛光下的影子,这里代指那位心上人的生活现状。诗人通过这种问询,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相见的无奈和渴望。
最后一句"欲寄相思梦不成"则直抒胸臆,诗人想要通过梦境与远方之人交流情感,但即便是梦,也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里展现了诗人的深沉相思和内心的孤独无助。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月夜舟行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与孤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漓山图寄寿张京兆羽王先生
群峰挺西粤,漓山最峥嵘。
桂水襟其侧,东汇入沧溟。
瞻彼山且高,俯彼水且清。
高清杳难及,谁藏吏隐名。
山以振其衣,水以濯其缨。
卜筑岩栖胜,开窗听泉鸣。
和之以归鸟,高调等箫笙。
左袖挹浮丘,右手招广成。
晨饮芳兰露,暮掇紫芝英。
蚤谢樊丘辈,已得觅仙灵。
顾余抱微尚,恨不会盖倾。
薄言申至理,聊寄中心诚。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其三则阳
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
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
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
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
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
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
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
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
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
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
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
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
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
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嚇。
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
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
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
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
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其三则阳》【明·郭之奇】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嚇。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6967c6b5e2869e8285.html
西东晋十五帝
西东十五空垂册,贻厥孙谋尔胡窄。
吴伎五千供宴夕,有子何曾分菽麦。
五胡杂种群伺腋,八王首难犹相磔。
司马家儿真暗辟,七马图终牛系石。
青衣未已仍执戟,肉袒乘羊异畴昔。
化龙以后中原掷,新亭有泪江河易。
元兴明继天犹厄,王苏接踵为凶逆。
峤侃同心弥乱隙,自成及哀权外借。
遗臭何人始废奕,简文谈胜终奚益。
孝武功成迷枕席,家居虽好纤儿坼。
岂料英雄闻草泽,安恭二主归东壁。
狐媚欺人还自扼,呜呼此座安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