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繁华(fán huá)的意思:形容繁忙繁荣的样子。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举国(jǔ guó)的意思:全国一致地、全体国民一起
明天(míng tiān)的意思:指明天,也指未来的日子。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飘荡(piāo dàng)的意思:飘动、摇摆、漂浮。
凄切(qī qiè)的意思:形容情感悲伤凄切,感触深沉。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山叫(shān jiào)的意思:形容声音非常大,如山一样响亮。
逝川(shì chuān)的意思:指时间流逝,如同水流一样迅速。
他山(tā shān)的意思:指别人的经验和见解,可以作为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湘江(xiāng jiāng)的意思:指激流勇进,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雨暗(yǔ àn)的意思:指雨天阴沉暗淡,形容天空阴云密布,没有阳光。
羽毛(yǔ máo)的意思:羽毛是鸟类身上的覆盖物,象征着轻盈、柔软和美丽。在成语中,羽毛常用来比喻轻微、微小或纤弱的事物。
- 注释
- 举国:全国。
繁华:繁荣昌盛的景象。
委逝川:随着时光流逝。
羽毛:这里比喻为事物的痕迹或象征。
飘荡:漂浮、游荡。
他山:别的山。
叫处:鸣叫的地方。
花成血:形容花红如血,此处可能有哀伤的意象。
旧苑:昔日的园林或宫苑。
春来:春天到来时。
草似烟:草长得茂盛,远看像烟雾一样。
雨暗:阴暗的雨天。
不离:不离开。
浓绿树:颜色深绿的树木。
月斜:月亮偏斜,指夜晚即将过去。
长吊:长久地悬挂。
欲明天:快要天亮的时候。
湘江:中国的一条河流,位于湖南省,这里也是情感寄托之地。
日暮:黄昏时刻。
声凄切:声音凄凉悲切。
愁杀:使…愁苦至极。
行人:过路的人,也可理解为旅人、归客。
归去船:返回的船只。
- 翻译
- 全国的繁华都已随时间流逝,鸟儿的羽毛年复一年地在风中飘荡。
在别的山上鸣叫时,花朵仿佛因之染上了血色;昔日的花园到了春天,野草茂盛如同烟雾弥漫。
即使在阴暗的雨天也不离开那浓密的绿树,月光倾斜,长久地挂在即将破晓的天空。
湘江岸边,黄昏时分,那声音听起来格外凄凉,令归途中的行人心生愁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水景象,但其中蕴含着对过往繁华的感慨与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观察。首句“举国繁华委逝川”表明一切繁荣都已随时间流逝,沉淀在历史的河川之中。接着“羽毛飘荡一年年”则是对这种变化的具体描绘,或许指的是花瓣、柳絮等随风飞舞,每年重复出现。
第三句“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中,“花成血”可能是比喻手法,用以形容鲜艳的花朵,但也带有一种悲壮感。这里的“旧苑”指的是往年曾经繁盛的地方,而现在则只剩下了如烟般细长的草,表明时光流逝,一切皆变。
接下来的两句“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这里的“雨暗”可能是指细雨或阴霾的天气,而“浓绿树”则是对自然界永恒生机的赞美。月亮在低处,似乎也在等待着新的一天到来。
最后两句“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湘江边的声音之凄厉,以及行人们带着忧愁踏上归途的画面。这里的“声凄切”可能是指自然界的某种声音,而“愁杀行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客生活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生命无常等主题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内心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龙夜吟
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