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时自语,雪柏老终青。
立鹊参差见,微泉断续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夜行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旅途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
首句“斜日半窗明”,以夕阳余晖映照半开的窗户,既点明了时间(傍晚),也暗示了地点(旅途中的一处居所)。这一景象既温馨又略显孤独,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无人独掩扃”一句,通过“扃”字(门栓)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独自一人、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孤独感。
接下来,“风铃时自语,雪柏老终青”两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常青的雪柏形象结合,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中不变的自然力量,也象征着生命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铃的“自语”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而雪柏的“终青”则寓意着永恒与希望。
“立鹊参差见,微泉断续听”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动植物与水声,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同时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立鹊的参差身影与微泉的断续流淌,共同构成了旅途中的自然交响曲,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风的低语、水的潺潺以及生命的脉动。
最后,“老僧浑不语,危坐卷残灯”将视角转向了僧人,通过“不语”与“危坐”的行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的境界。残灯的光晕映照在僧人的身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旅途、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道人力参具正眼,古庙香炉心已灰。
平生厚我习气在,索书常逐征鸿来。
深藏山谷实高蹈,下视万象遗尘埃。
遣奴饷我此长物,不比珍簟馀嫌猜。
摩娑温润侔玉德,荆山抱璞真良材。
妙香起处侑茶鼎,媒孽万壑生风雷。
忽言与君隔千里,对此了了闻谈谐。
虚舟纵逸棹,冉冉成老大。
随食虫寄居,行年蚁旋磨。
来归修水头,视地不敢唾。
俚言亦屡陪,灌畦常往佐。
每于休作时,弄笔聊顿挫。
自谓老于斯,晏然歌楚些。
年来尤屡空,非关学高卧。
时节闾里欢,觞豆竞繁夥。
我独蓬窗底,达曙发清饿。
赖有竺乾书,开颜真自贺。
近局可怜人,鸡黍起颓堕。
整冠礼甚修,坐客仍虚左。
浩歌为之倾,樽为歌长破。
穷秋风落山,岁事几转轴。
萧然四壁空,触眼困羁束。
我尘已生甑,兄亦未有屋。
少也不如人,自视真陆陆。
北阮乌贺兰,绝影追风足。
谁知荐圜丘,乃用茧栗犊。
弃置勿复陈,万事蕉梦鹿。
渺渺天界高,宫黄著畦菊。
能来慰艰勤,浊醪巾可漉。
虽无熊耳杯,要自尊中渌。
属厌谢珍羞,无祸可当福。
回观夸夺儿,往往加烦促。
我昔游宣城,稚节等雏凤。
稍知风物奇,未解入嘲弄。
歘尔鬓负霜,岁月杂机综。
唯有谢公亭,颇复到清梦。
上人宛陵秀,禅馀喜吟讽。
胸中淡无畦,妙觉自能种。
偶随欧峰云,悠然入茅栋。
谈间无俗调,不应亭午供。
谁云佳少年,意气极庄重。
别我归故山,索我赠言送。
邻邦古法窟,老衲妙擒纵。
伽黎宴湖海,名字走梁宋。
吾其从之游,射隼期必中。
勿学汉阴人,终年徒抱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