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怀斲泥手,去作主林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鹅溪(é x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能出众。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马鬣(mǎ liè)的意思:比喻品质高尚、气概威武的人。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下文(xià wén)的意思:指文章或对话中未写出或未说出的内容。
烟色(yān sè)的意思:指灰白色或浅灰色,形容颜色暗淡。
作主(zuò zhǔ)的意思:作为主人或负责人来承担责任,做出决定或发号施令。
- 翻译
- 地下的文人墨客,他的风雅无人能及。
他能与傍晚的烟霞共色,仿佛化身为寒冬中的孤傲身影。
他的马鬃般的松树已成拱形,鹅溪的墨迹依然鲜明。
想必他怀念那耕田的手艺,如今成为林中的守护神。
- 注释
- 文夫子:指有才华的文人。
风流绝此人:形容此人的风雅无人能比。
晚烟色:傍晚的烟霞色彩。
岁寒身:寒冬中坚韧的形象。
马鬣松:比喻人的品格如马鬃般刚直的松树。
鹅溪墨:可能指鹅溪砚台或墨水,代指诗人的创作。
斲泥手:指农夫的手,这里象征朴实的生活。
主林神:林中的守护神,可能象征诗人的精神归宿。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为好友晁补之(无咎)和文同(与可)所得到的竹子创作了两首诗。这首诗是第二首,以“人”字韵来咏竹,表达了对友人的戏谑和对竹子的赞美。
诗中首先将竹子比喻为地下文夫子,赋予其风流儒雅的品格,暗示竹子虽生长在地下,却有着超凡的气质。接着,诗人称赞竹子能在傍晚的烟霭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如同在寒冷季节中保持坚韧的身姿,寓意其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诗人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形象,马鬣般的竹枝已经长成拱形,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成长;鹅溪墨的新鲜,可能是指竹叶青翠如墨,色彩鲜明。最后,诗人想象竹子怀念起当初被砍伐时的手工,那双曾握斧头的手如今已化为林中的守护神,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敬仰。
整首诗语言生动,借物喻人,既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又寓含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意象丰富和情感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中遇雨
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
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
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
公华以北山荔子见寄因念昔游慨然怀归戏成
筠笼百里故人情,多病文园眼倍醒。
未放茶瓯三百颗,梦魂先过小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