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风堂观丛刻》
《观风堂观丛刻》全文
宋 / 王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古碑真赝递相承,俗刻纷纷满笥縢。

最是可怜越山石,不应只吊剡溪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fēngtángguāncóng
sòng / wángmài

bēizhēnyànxiāngchéngfēnfēnmǎnténg

zuìshìliányuèshānshíyìngzhīdiàoyǎnté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递相(dì xiāng)的意思:相互传递、相继发生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剡溪(shàn xī)的意思: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溪藤(xī téng)的意思: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在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相承(xiāng chéng)的意思:相互传承、接替。

真赝(zhēn yàn)的意思:真真假假,真实与伪造。

剡溪藤(shàn xī téng)的意思:指人的品性高尚、坚贞不屈。

翻译
古碑的真伪代代相传,世俗的刻痕满满装在竹箱里。
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些越地的山石,它们不该仅仅被用来制作剡溪的藤编装饰。
注释
古碑:古代的石碑。
真赝:真假。
递相承:代代相传。
俗刻:世俗的雕刻。
纷纷:众多。
满笥縢:竹箱里满满当当。
越山石:越地的山石。
只吊:只用于。
剡溪藤:剡溪地区的藤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观风堂观丛刻》,通过对比真假古碑和流行俗刻,抒发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现代文化繁杂的批评。开篇“古碑真赝递相承”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能够代代相传的古碑的尊重,而“俗刻纷纭满笥縢”则描绘出当时流行的俗刻泛滥不堪的情形。

诗人通过“最是可怜越山石,不应只吊剡溪藤”这两句,表达了对那些被埋没不为世人所知的真正文化遗产的哀叹。越山之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种珍贵文物或碑刻,而“不应只吊剡溪藤”则是说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悬挂在那里供人观赏,更应被发掘并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古碑与俗刻的对比,以及对于越山石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真伪和传承价值的深刻思考。王迈作为宋代文学家,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这首诗便是其鉴赏古碑、批评时弊的一种体现。

作者介绍
王迈

王迈
朝代:宋   字:实之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生辰:1184~1248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猜你喜欢

次韵答张丞

顾省辞华分槁乾,簿书堆里作粗官。

客怀止饮仍多病,海气乘秋早戒寒。

好语相濡真禁脔,不才持答欠琅玕。

从今恶况能排遣,日课君诗一再观。

(0)

次韵张秀才雪

可是春皇吝物华,群仙剪水作奇葩。

壶中天地浑糜玉,风处园林尽勒花。

宿火煖寒聊榾柮,夜光落手忽惊嗟。

忍饥遽拟搜诗谢,何异空肠更饮茶。

(0)

再赠泽卿商卿道旧三首·其一

一昨西风散马蹄,肯如接淅去东齐。

人家炊玉香馥鼻,禾垄如云高过脐。

饮隽不无惊渴虎,醉归同约候鸣鸡。

二卿好客家声在,遮莫茅柴荐韭齑。

(0)

再次韵送张守·其四

性资凉踽系时轻,青眼惟公底里倾。

砥柱颓波储硕望,阳春穷谷见高情。

青冥蜚上应回首,陆续诗来可待盟。

念我老无当世意,拟从樵牧寄馀生。

(0)

再次韵自诳简宾王二首·其二

庾郎胸次枉堆愁,冯衍才名迄不投。

归去来兮岁华晚,末如何矣鬓毛秋。

令威心事千年鹤,张翰生涯一叶舟。

回首月堂金谷梦,却怜海蜃结飞楼。

(0)

无题三首·其三

卧病十四五,秋来身自轻。

已拚不籍在,宁复可怜生。

每笑隐者传,尚存身后名。

灌园聊日力,分药且交情。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