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观 风 堂 观 丛 刻 宋 /王 迈 古 碑 真 赝 递 相 承 ,俗 刻 纷 纷 满 笥 滕 。最 是 可 怜 越 山 石 ,不 应 只 吊 剡 溪 藤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递相(dì xiāng)的意思:相互传递、相继发生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剡溪(shàn xī)的意思: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溪藤(xī téng)的意思: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在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相承(xiāng chéng)的意思:相互传承、接替。
真赝(zhēn yàn)的意思:真真假假,真实与伪造。
剡溪藤(shàn xī téng)的意思:指人的品性高尚、坚贞不屈。
- 翻译
- 古碑的真伪代代相传,世俗的刻痕满满装在竹箱里。
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些越地的山石,它们不该仅仅被用来制作剡溪的藤编装饰。
- 注释
- 古碑:古代的石碑。
真赝:真假。
递相承:代代相传。
俗刻:世俗的雕刻。
纷纷:众多。
满笥縢:竹箱里满满当当。
越山石:越地的山石。
只吊:只用于。
剡溪藤:剡溪地区的藤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观风堂观丛刻》,通过对比真假古碑和流行俗刻,抒发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现代文化繁杂的批评。开篇“古碑真赝递相承”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能够代代相传的古碑的尊重,而“俗刻纷纭满笥縢”则描绘出当时流行的俗刻泛滥不堪的情形。
诗人通过“最是可怜越山石,不应只吊剡溪藤”这两句,表达了对那些被埋没不为世人所知的真正文化遗产的哀叹。越山之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种珍贵文物或碑刻,而“不应只吊剡溪藤”则是说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悬挂在那里供人观赏,更应被发掘并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古碑与俗刻的对比,以及对于越山石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真伪和传承价值的深刻思考。王迈作为宋代文学家,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这首诗便是其鉴赏古碑、批评时弊的一种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