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石门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融合。
首句“水程卅里惠风柔”,开篇即以“水程”点明行程路线,以“卅里”具体量化距离,展现了一段悠长的水上旅程。而“惠风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和煦春风拂面的舒适感受,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次句“迤逦由拳接秀州”,“迤逦”形容道路蜿蜒曲折,展现出旅途的绵延不绝;“由拳”与“秀州”则是地名的巧妙嵌入,暗示了诗人行进的方向与目的地,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第三句“每至横桥人更庶”,“横桥”指的可能是途中遇到的桥梁,此处不仅描绘了桥梁的形态,还通过“人更庶”这一细节,展现了桥梁作为交通节点时的热闹景象,以及人们在桥梁上或过往或停留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夹川欢喜讶龙舟”,“夹川”形象地描绘了两岸的景色,同时引出了“龙舟”的意象,既可能是指诗人偶遇的龙舟盛事,也可能暗喻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活力。这句诗通过“欢喜”与“讶”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喜与赞叹,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石门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交织,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
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
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
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
送宋衮臣赴任浙宪
綵衣入蜀记当年,金紫重来抱使权。
拥钺止奸民奠枕,扬鞭画计地流钱。
汝南评论常相借,圮上文书独见传。
政目告成才五月,岁头未改恰三迁。
秦云惨雪趋朝路,吴雨肥梅按部天。
名位愈隆人愈远,从今帝席为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