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随鸿北下,心逐火西流。
山月今方好,安能载酒酬。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联“经年长作客,独夜况逢秋”,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常年离家在外,每逢夜晚,孤独感倍增,尤其是秋天的夜晚,更是让这份孤独与凄凉更加浓重。这两句通过“经年”、“长作客”、“独夜”、“况逢秋”等词,营造出一种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在异乡过夜的凄凉氛围。
颔联“烛影摇乡思,砧声乱旅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烛光摇曳,映照着游子内心的乡思;捣衣声杂乱,搅动着游子的旅途之愁。烛影与乡思、砧声与旅愁的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劳顿的感慨。
颈联“梦随鸿北下,心逐火西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鸿雁南飞、火焰向西燃烧来象征游子的思绪和心绪。鸿雁北下,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向往;火焰西流,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这两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山月今方好,安能载酒酬”,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月图景后,诗人却发出无法以酒相酬的感慨。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无法与亲人共享此景的遗憾。整首诗在描绘秋夜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旅途之苦,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长洲苑外连云宅,青粉垣墙高廿尺。
重楼沓阁出参差,柳絮中间影朱碧。
堂前暖霞封画阑,渊渊伐鼓催牡丹。
行人隔墙空叹息,富贵无缘容眼看。
主人但怕客不醉,白日未昏教火继。
歌童揭调尘堕梁,舞女失钗金溜地。
豪华忌久复忌盈,时革人亡一梦惊。
门前车马野花尽,地上牛羊无草生。
老奴发秃?双足,犹恋遗基葺茅屋。
半瓯齑粥不疗饥,西风满面吞声哭。
古谏无专职,士庶获胥通。
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
卿相曷其然,出纳代天工。
宫詹此札子,责善太宰公。
辞严气则直,读之声沨沨。
韩论及欧书,异代而合踪。
既可扶国是,抑竭朋友忠。
百年无此言,友道从而隆。
朝廷罚台给,株连班直空。
宰公乞摄旷,奏上何匆匆。
略弗涉救援,于是涉迎逢。
急彼故缓此,意外有牢笼。
人情鄙兹疏,诋讪纷詾詾。
台为风纪御,给本丝纶总。
朝廷托耳目,立法由祖宗。
官小系则大,责重望乃崇。
愆忒以之律,邪佞以之攻。
从则如水流,不从如水壅。
士气要在养,养则其气充。
折沮失謇谔,使之抱喑聋。
天王本圣明,宰公实股肱。
信之如蓍龟,可以定吉凶。
慷慨能行义,岂曰无优容。
难解者彭王,喜怒注宸衷。
程罪终见释,钺幸终弗庸。
公议皎如日,晓及三尺童。
岂宰顾不谅,而弗及童蒙。
朝廷行是罚,名以惩不供。
因摄以寓援,何不鉴触龙。
乞浆或得酒,求鱼庶离鸿。
言患不至此,何患听弗聪。
所惜在谏垣,两挫一岁中。
岁来其娓娓,履霜怆凌冻。
不可视朝廷,长有拒谏风。
凤鸟吝不鸣,若鸣致时雍。
匪为群谏地,自树弼亮功。
其日举传奉,逮谏适相同。
奏名四十员,珂马耀长冲。
胥靡共趋走,俛默不敢颙。
观者谓不祥,道议起如蜂。
其责将谁归,未可谢匪躬。
当悯时不平,亦可悲人穷。
不鸣岂瓦鸡,不应岂木钟。
岂待七年发,救焚必征彸。
但恐缓不及,激切有缄封。
令人思三原,当此热心胸。
陈乞惟恐后,剀切期必从。
皎皎歌白驹,一往无留踪。
江湖渺吾忧,其言不可终。
《读杨宫詹与屠太宰论事劄子》【明·沈周】古谏无专职,士庶获胥通。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卿相曷其然,出纳代天工。宫詹此札子,责善太宰公。辞严气则直,读之声沨沨。韩论及欧书,异代而合踪。既可扶国是,抑竭朋友忠。百年无此言,友道从而隆。朝廷罚台给,株连班直空。宰公乞摄旷,奏上何匆匆。略弗涉救援,于是涉迎逢。急彼故缓此,意外有牢笼。人情鄙兹疏,诋讪纷詾詾。台为风纪御,给本丝纶总。朝廷托耳目,立法由祖宗。官小系则大,责重望乃崇。愆忒以之律,邪佞以之攻。从则如水流,不从如水壅。士气要在养,养则其气充。折沮失謇谔,使之抱喑聋。天王本圣明,宰公实股肱。信之如蓍龟,可以定吉凶。慷慨能行义,岂曰无优容。难解者彭王,喜怒注宸衷。程罪终见释,钺幸终弗庸。公议皎如日,晓及三尺童。岂宰顾不谅,而弗及童蒙。朝廷行是罚,名以惩不供。因摄以寓援,何不鉴触龙。乞浆或得酒,求鱼庶离鸿。言患不至此,何患听弗聪。所惜在谏垣,两挫一岁中。岁来其娓娓,履霜怆凌冻。不可视朝廷,长有拒谏风。凤鸟吝不鸣,若鸣致时雍。匪为群谏地,自树弼亮功。其日举传奉,逮谏适相同。奏名四十员,珂马耀长冲。胥靡共趋走,俛默不敢颙。观者谓不祥,道议起如蜂。其责将谁归,未可谢匪躬。当悯时不平,亦可悲人穷。不鸣岂瓦鸡,不应岂木钟。岂待七年发,救焚必征彸。但恐缓不及,激切有缄封。令人思三原,当此热心胸。陈乞惟恐后,剀切期必从。皎皎歌白驹,一往无留踪。江湖渺吾忧,其言不可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7667c695e1e038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