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待泮(dài pàn)的意思:指等待时机,准备行动。
近岁(jìn suì)的意思:接近新的一年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捐瘠(juān jí)的意思:指人体瘦弱、衰弱不堪的样子。
前作(qián zuò)的意思:前一部作品或前一次创作。
阡陌(qiān mò)的意思:形容道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
去年(qù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三白(sān bái)的意思:指白头、白脸、白胡子,形容人年老。
太和(tài hé)的意思:指和谐、和平、统一的状态。
瓦沟(wǎ gōu)的意思:指瓦片之间的缝隙,也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疏远。
挽回(wǎn huí)的意思:指努力去改变或修复已经损失或失去的情况,争取恢复原来的状态或局面。
自公(zì gōng)的意思:自公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代自己公正廉明,没有私心私欲的行为和态度。
- 翻译
- 去年谁不期盼复苏,今年已有剩余四釜粮食。
自从您到来满足了我心愿,恢复了这里的和谐,使人们长寿。
连续十天降雪,近年罕见,每天田野上都充满欢歌笑语。
屋檐上的积雪等待融化也不坏,我们要趁着春天来临之前多下几场雪。
- 注释
- 孰:谁。
苏:复苏。
捐瘠:贫困。
馀:剩余。
釜:古代容量单位,一釜约等于六斗。
公:您,指对对方的尊称。
适:符合,满足。
太和:指社会和谐,太平气象。
寿:使长寿。
旬:十天为一旬。
岁:年。
沸:沸腾,形容热闹。
瓦沟:屋檐下的水槽。
泮:融化。
三白:指连续下雪,形容雪大。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喜雪六首(其五)》,主要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以及对地方官员带来福祉的感激之情。首句“去年孰不苏捐瘠”回忆去年的困境,人们生活艰难;接着“今年已馀四釜食”转而描述今年的丰收,人民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自公之来适吾愿”赞扬官员的到来满足了百姓的愿望,带来了和谐与长寿。“挽回太和寿此域”进一步强调官员的到来带来了社会的和谐与民众的安康。“一旬再雪近岁无”描绘了连续降雪的景象,预示着丰年的兆头。“日日欢谣沸阡陌”生动描绘了乡间田野上人们欢歌笑语的场景,反映出百姓的欢乐气氛。“瓦沟待泮亦不恶”意味着连屋檐上的积雪也显得可爱,诗人期待春天到来时能有更多的积雪。“要趁春前作三白”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希望雪下得再多一些,为农业生产增添更多水分。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展现了官民同乐的和谐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有方的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兰陵王.壬子仲春来别石巢,用美成韵
女墙直。回阚山亭路碧。
东风紧、饥弄画眉,飞扑帘旌旧红色。无家任去国。
谁识。寻巢旧客。
云岩畔,双柳胜人,发亸春梳谩寻尺。迟徊见欢迹。
几刬腊堆屏,翻酒莹席。幮书鼠与蟫交食。
更钿阁脂渗,绣床绒乱,惊魂飞似箭过驿。
剩堂阖南北。凄恻。素尘积。又故燕伤心,来话岑寂。
兼旬欲去无情极。黯近戍挝鼓,废楼闻笛。
铜龙宵涸,似送我,泪慢滴。
金缕曲·其一连句和赠叔由
共汝伤心惯。又今宵、清歌明月,小楼西畔。
一桁丁帘残烛影,照彻冶游人倦。
空回忆、短桥红板。
道是吴儿心木石,记那回、偷眼阑阴见。
乍群衩,冷香展。梦痕一霎风吹断。
叹沧桑、而今也到,仙山阆苑。
新颤雨花红簌簌,输与夕阳来管。
怕春事、三分有限。
莫向尊前成惜别,算湘江、未抵相思半。
怊怅煞,彩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