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其十二长安道》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其十二长安道》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古树咸原色繁华大道春。

长风流水翠粲龙鳞

狐白公子鸦黄美人

萧条道旁客,叹息情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风(cháng fēng)的意思:长时间吹拂的风,比喻持久不衰的精神风貌或影响力。

翠粲(cuì càn)的意思:形容颜色鲜艳、明亮。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繁华(fán huá)的意思:形容繁忙繁荣的样子。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狐白(hú bái)的意思:形容狐狸的毛皮白而华丽,比喻外表美丽而狡猾的人。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龙鳞(lóng lín)的意思:形容众多或密集。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情亲(qíng qīn)的意思:亲情深厚,感情深切。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鸦黄(yā huáng)的意思:指鸦鸣黄昏,形容事物即将结束或垂暮的状态。

原色(yuán sè)的意思:指最初的颜色,原本的颜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道上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路两旁的景致和人物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首句“古树咸原色”,以“古树”开篇,暗示了道路历史悠久,树木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其颜色依旧,仿佛是自然界的永恒。接着,“繁华大道春”一句,将季节引入,春天的气息让道路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繁华景象跃然纸上。

“长风与流水,翠粲复龙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长风拂过,带来清凉与自由;流水潺潺,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灵动。翠绿的植被与龙鳞般的纹理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狐白逢公子,鸦黄见美人”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行人比作公子与美人,形象地展示了道路上的人来人往,既有贵族的风度翩翩,也有普通女子的娇艳动人,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最后,“萧条道旁客,叹息经情亲”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道路旁的孤独旅人,他们或许在感叹人生的不易,或许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展现繁华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长安道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既富有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一去无消息

昔别今几载,自怜桃李颜。

相思万里隔,不见一书还。

流水去不返,浮云那可攀。

殷勤托春雁,遥寄玉连环。

(0)

空梁落燕泥

空梁巢紫燕,长日落香泥。

点污琴书满,飞来帘幕低。

双归寻旧垒,对舞向中闺。

尘迹无人扫,黄昏深院迷。

(0)

梅蕊

轻冰融冻蕊,点缀见仙姝。

色润蓝田玉,光浮合浦珠。

枝头带蟾影,花底露蜂须。

此日相看处,芳容何太癯。

(0)

读书台

晓上读书台,台高接上台。

书生灯火梦,丞相衮衣来。

山色看还近,松阴扫不开。

倚阑吟眺处,独鹤暮飞回。

(0)

山居乐为吉州文世杰赋

萝壁卧閒云,松巢立孤鹤。

飘飘丹丘生,栖息在林壑。

楼倚芙蓉屏,屏高翠如削。

长吟野猿惊,清啸岩花落。

卷迹云共归,鸣皋鹤初作。

朝市自纷纭,山居有真乐。

(0)

希文堂为罗宗文题

城南罗隐君,简默重高谊。

仰希文正公,敦族轻市利。

德著麦舟诗,恩垂义田记。

严亲八十馀,綵服日娱戏。

棣萼映春辉,友于自伦至。

晚岁阅金经,颇悟仙丹秘。

游神慕松乔,脱略弃尘事。

昔见双珠明,今留一株桂。

玉树照西园,芝兰杂芳蕙。

悠悠白云飞,馥馥金粟坠。

聿瞻希文堂,令人发深喟。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