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粗才(cū cái)的意思:指才智不高明,能力较为有限的人。
达人(dá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非常擅长、精通的人。
独见(dú jiàn)的意思:独特的见解或观点。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幅巾(fú jīn)的意思:指巾帛的尺寸大小,也比喻事物的规模大小。
复数(fù s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数量超过一个或者指代多个人或物。
更生(gē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物经历痛苦或失败后,重新振作,焕发新生。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蹶张(juě zhāng)的意思:形容过分扩张、过度张扬,超出正常范围。
空相(kōng xiāng)的意思:形容虚假的外表,没有真实内涵。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且当(qiě dāng)的意思:表示暂且、暂时。用于表示现在的情况、状态或行动是暂时的,未来可能会有变化。
青琅(qīng láng)的意思:指宝石、玉石的美丽光泽。
曲士(qǔ shì)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弯曲,不正直。
弱水(ruò shuǐ)的意思:指形容感情深厚、难以割舍的情感纠葛。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神山(shén shān)的意思:指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给人以庄严威严之感。
身事(shēn shì)的意思: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身体状况。
石髓(shí suǐ)的意思:指人的头骨或尸骨,也比喻人的遗骸。
守一(shǒu yī)的意思:守一指的是坚守一个原则或信念,不轻易改变。
叔夜(shū yè)的意思:指叔伯之间的亲戚关系。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听莹(tīng yíng)的意思:听从智慧的指引
王烈(wáng liè)的意思:勇猛而有力的英雄气概。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学房(xué fáng)的意思:指学习的地方或学校。
要言(yào yán)的意思:简洁明了的言辞或要点
夜光(yè guāng)的意思:指在黑暗中发出光亮,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指引或帮助。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颍阳(yǐng yáng)的意思:指照顾、保护、养育的意思。
至道(zhì dào)的意思:指最高的道德准则或最高的境界。
- 注释
- 刘更生:古代官员,比喻追求权位的人。
黄金铸上方:比喻追求高位或权力。
房次律:历史人物,此处指不值得效仿的对象。
王烈:古人,此处可能代表杰出人物。
叔夜:嵇康字,以其才华出众。
石髓香:象征仙丹或高洁之物。
至道:最高真理或原则。
粗才:平凡的才能。
蹶张:跌倒或受挫。
幅巾:古代男子的头巾,表示随意或谦逊。
苦誓:严肃的誓言。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弱水:神话中的难渡之水,象征遥远或不可及。
嵇、阮:嵇康和阮籍,魏晋时期的名士。
山、王:山涛和王戎,与嵇、阮并称竹林七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曲士:见识狭窄的人。
形谍:形迹泄露,指秘密暴露。
儿童惊夜光:形容事情过于神秘,连儿童都感到惊奇。
- 翻译
- 不效仿刘更生,选择金银铸高位。
不追随房次律,人生道路问颖阳。
王烈是何等人物,嵇康才华无法估量。
独自发现神山现,立即品尝灵石香。
大道尚需明辨是非,凡夫才智终受限。
先生面带笑容,头戴幅巾来访我家。
苦心立誓埋于黄土,重要话语铭记青琅。
蓬莱仙境何处寻,弱水相隔空向往。
暂且跟随嵇康阮籍,共论山涛、王戎。
通达之人交友四海,狭隘之士只守一方。
切勿让形迹泄露,以免孩童惊扰夜光。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这两句表达了对理想之美好而非凡俗所能比拟的追求,比如用黄金铸造方形物品来象征这种超脱世俗的追求。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这里的“房次律”可能指的是遵循一定规律或格式,作者表示自己的行动不会受制于成见或常规,而是追寻内心的光明(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这里提到的“王烈”可能是一个理想中的高洁人物,“叔夜”则是一种难以衡量的深远和悠长,而“独见神山开”表达了作者对心中圣境的独特感受,且能在这圣境中享受到超凡脱俗的美好(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至道”指的是最高的真理或道德,作者认为即使是浅薄的才能,也终将在这种追求中得到提升(蹶张)。“先生喜而笑”表达了苏轼对朋友丹元姚先生的敬仰和欢喜,而“幅巾登我堂”则意味着愿意接受他的教诲。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这里的“苦誓”表达了对友情的坚定承诺,而“蓬莱”则是一种仙境的象征,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中的孤独与无奈。
"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嵇”、“阮”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隐逸或高洁之士,作者表示愿意追随他们的足迹(数山、王),同时也表达了对广泛交友和守护一方净土的理想,以及对于不让外界干扰内心纯粹的警惕。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苏轼对朋友丹元姚先生的情谊以及对高洁、超凡生活追求的深厚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