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架围藤本,蒸泉入茗杯。
- 鉴赏
这首诗《茉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茉莉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芬芳。
首先,“一树柳州来,偏宜女手栽”,开篇即点出茉莉花的生长地柳州,并强调了女性在栽种茉莉过程中的独特适宜性,暗示了茉莉花与女性的内在联系,以及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接着,“香因人气甚,花以月明开”,进一步描绘了茉莉花的香气与开放状态。这里的“人气甚”不仅指人的气息,更暗含了人的情感与生活的气息,使得茉莉花的香气更加生动、丰富;而“花以月明开”则巧妙地将茉莉花的开放与月光结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茉莉花在夜晚的特别魅力。
随后,“作架围藤本,蒸泉入茗杯”,这两句描述了茉莉花的用途,通过制作花架、利用藤本植物,以及将茉莉花融入茶饮之中,展现了茉莉花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这不仅体现了茉莉花的实用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利用。
最后,“鬟边谁不羡,朵朵是重台”,以茉莉花装饰发髻为例,表达了人们对茉莉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茉莉花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丽点缀,更通过“谁不羡”的反问,强调了茉莉花的普遍受欢迎程度,以及它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茉莉》诗通过对茉莉花的多角度描绘,不仅展现了茉莉花本身的美丽与香气,还深入探讨了其在文化、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与人类情感的紧密联系,是一首富有诗意与生活哲理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晓云歌
大坤湿气蒸嵷巃,油然勃然连苍穹。
曙窗注望东?峰,须臾不见青芙蓉。
初疑博山喷出紫烟缕,又疑蜃精海底推起龙王宫。
东西模糊总一色,上下变幻知几重。
既非芒砀山中隐刘季,又非阳台神女遥相通。
养文玄豹隐丹壑,失巢老鹤迷青松。
忽见千株万株老枯桧,化作千丈万丈苍精龙。
断崖滴翠时洒洒,落花细雨春濛濛。
金乌欲上海水赤,神光荡射生青红。
狂飙捲地忽吹散,依然绣出金屏风。
奇奇怪怪渺无际,且将浩兴收拾填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