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四》
《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四》全文
宋 / 张扩   形式: 古风

我乃抱俗人,老蛙窥坎井

从君已再暑,造席谩三请。

倒床雷鸣便腹嘲哂

君岂录我者,胸次万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便腹(biàn fù)的意思:指吃了东西就想上厕所,形容食物消化迅速。

嘲哂(cháo shěn)的意思:嘲笑并轻蔑地嘲弄别人。

倒床(dǎo chuáng)的意思:指人死去。

坎井(kǎn jǐng)的意思:指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境况。

雷鸣(léi míng)的意思:形容雷声大作,声势惊人。

俗人(sú rén)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的人,没有见识和修养的人。

万顷(wàn qǐng)的意思:指面积广阔,辽阔无垠。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造席(zào xí)的意思:指准备宴席或座位,为客人做好接待准备。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抱俗人”与“胸次涵万顷”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格局与境界的反思与追求。首句“我乃抱俗人,老蛙窥坎井”,以“老蛙窥坎井”比喻那些目光短浅、拘泥于小我之见的人,而“我乃抱俗人”则自谦地表明自己也属于此类,但紧接着的转折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从君已再暑,造席谩三请”两句,描述了在炎热的夏季,多次邀请朋友来访的情景,却因天气炎热而未能成行,暗含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无奈。接下来,“倒床辄雷鸣,便腹费嘲哂”描绘了诗人因身体不适或心情不佳而发出的声响,以及周围人的嘲笑与不理解,体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与不易。

最后,“君岂录我者,胸次涵万顷”表达了诗人希望被理解、被接纳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广阔、志向远大的一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扩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吕本中辈,皆一代大家。扩著有东窗集四十卷,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传於世。
猜你喜欢

探芳新·九街头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
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
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0)

花上月令·文园消渴爱江清

文园消渴爱江清。
酒肠怯,怕深觥。
玉舟曾洗芙蓉水,泻清冰。
秋梦浅,醉云轻。
庭竹不收帘影去,人睡起,月空明。
瓦瓶汲井和秋叶,荐吟醒。
夜深重,怨遥更。

(0)

梦行云·簟波皱纤縠

簟波皱纤縠。
朝炊熟。
眠未足。
青奴细腻,未拌真珠斛。
素莲幽怨风前影,搔头斜坠玉。
画阑枕水,垂杨梳雨,青丝乱、如乍沐。
娇笙微韵,晚蝉理秋曲。
翠阴明月胜花夜,那愁春去速。

(0)

采桑子慢·桐敲露井

桐敲露井,残照西窗人起。
怅玉手、曾携乌纱,笑整风敧。
水叶沈红,翠微云冷雁慵飞。
楼高莫上,魂消正在,摇落江蓠。
走马断桥,玉台妆榭,罗帕香遗。
叹人老、长安灯外,愁换秋衣。
醉把茱萸,细看清泪湿芳枝。
重阳重处,寒花怨蝶,新月东篱。

(0)

六丑·渐新鹅映柳

渐新鹅映柳,茂苑锁、东风初掣。
馆娃旧游,罗襦香未灭。
玉夜花节。
记向留连处,看街临晚,放小帘低揭。
星河潋艳春云热。
笑靥敧梅,仙衣舞缬。
澄澄素娥宫阙。
醉西楼十二,铜漏催彻。
红消翠歇。
叹霜簪练发。
过眼年光,旧情尽别。
泥深厌听啼鴂。
恨愁霏润沁,陌头尘袜。
青鸾杳、细车音绝。
却因甚、不把欢期,付与少年华月。
残梅瘦、飞趁风雪。
向夜永,更说长安梦,灯花正结。

(0)

龙山会·石径幽云冷

石径幽云冷,步障深深,艳锦青红亚。
小桥和梦过,仙佩杳、烟水茫茫城下。
何处不秋阴,问谁借、东风艳冶。
最娇娆,愁侵醉颊,泪销红洒。
摇落翠莽平沙,竞挽斜阳,驻短亭车马。
晓妆羞未堕。
沈恨起、金谷魂飞深夜。
惊雁落清歌,酹花倩、觥船快泻。
去未舍。
待月向井梧梢上挂。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