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高如屏,月出久未知。
岁晚得此身,终焉以为期。
乐此见有初,非关未忘诗。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淡台(dàn tái)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味、修养不高,或者事物的质量、水平低下。
非关(fēi guān)的意思:非关意味着不相关、不相干,表示与某事物无关。
纷扰(fēn rǎo)的意思:指事物纷纷扰扰,杂乱无序,不安定。
寒暄(hán xuān)的意思:寒暄是指两个人见面时互相问候、打招呼的行为。
久息(jiǔ xī)的意思:长时间停止或休息。
举目(jǔ mù)的意思:抬头看;抬眼望
觉心(jué xīn)的意思:指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或念头。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数息(shù xī)的意思:指非常短暂的时间,一刹那的片刻。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为期(wéi qī)的意思:为一段时间;持续一段时间
心境(xīn jìng)的意思:指人的内心状态或情绪。心理的境界。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自省(zì xǐng)的意思:指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论等,对自己进行深思熟虑的反思和审视。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月出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于夜色之中,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竹影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观察月光的变化,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东峰高如屏,月出久未知”描绘了月升之时,诗人站在东峰之上,月光初现却未察觉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接着,“竹影忽上窗,淡台时参差”一句,通过竹影在窗户上的投射,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朦胧之美。
“幽人坐数息,瞑久息愈迟”描述了诗人静坐于夜色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吸变得越来越缓慢,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放松。而“举目月在窗,便觉心境移”则表达了月光的照耀使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平生浪纷扰,自省黠半痴”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认为自己曾有过许多无谓的纷扰与困扰,但经过自我反省,认识到其中一半是聪明之举,一半则是愚蠢之行。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岁晚得此身,终焉以为期”表明诗人到了晚年,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将此作为人生的终点与目标。最后,“山中有寒暄,我不记四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四季更替的淡然态度,认为在山中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和谐与安宁,无需刻意记住季节的变化。
“乐此见有初,非关未忘诗”则点明了诗人享受这种简单而纯净的生活方式,并非因为忘记了诗歌,而是因为他找到了比诗歌更为重要的东西——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竹影、呼吸等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不出只愁感,出游将自宽。
贵贱依俦匹,心复殊不欢。
渐老情易厌,欲之意先阑。
却还见儿女,不语鼻辛酸。
去年与母出,学母施朱丹。
今母归下泉,垢面衣少完。
念尔各尚幼,藏泪不忍看。
推灯向壁卧,肺腑百忧攒。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静邃无尘地,青荧续焰灯。
木鱼传饭鼓,山衲见归僧。
野色寒多雾,溪痕夜阁冰。
吾非谢康乐,独往亦何能。
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
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
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
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
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
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
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