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常为客,东禅十度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口(bā kǒu)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众多,口多人杂的情况。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急景(jí y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急速变化。
离绪(lí xù)的意思:指心绪不宁,思绪纷乱。
面目(miàn m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来面貌。
目笑(mù xiào)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笑得眼睛弯成弯月亮。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性真(xìng zhēn)的意思:指人性格坦率、真诚,没有做作。
姓字(xìng zì)的意思:姓氏、名字。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过东禅寺》。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造访东禅寺的情景,以及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不厌常为客”,表达了诗人对东禅寺的深厚情感,即使频繁来访也不感到厌倦,流露出一种亲近与依恋之情。接下来的“东禅十度来”点明了诗人多次到访的次数,增加了时间的累积感和情感的深度。
“儿童知姓字,面目笑尘埃。”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寺庙中的场景,孩子们认识并称呼诗人,他们的笑容如同拂去尘埃,给人以温暖和亲切之感。这里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诗人与寺庙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懒性真如识,中年急景催。”诗人自述自己的性格如同对寺庙的了解,既表现出对寺庙的熟悉与喜爱,也暗示了岁月的匆匆流逝,中年的时光紧迫,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易逝。
最后两句“两州分八口,离绪独徘徊。”揭示了诗人的家庭情况,他身处两地,分别照顾着八个孩子,表达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与辛劳。同时,“离绪”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他在忙碌与责任中徘徊,难以割舍对家人的牵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东禅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对家庭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禽言·其五
新妇抱儿归,天清曜日晖。
阴云凝雾雨,新妇抱儿去。
窭窭勃姑鸟,此情那可晓。
有儿有妇不作窠,教去教归几时了。
谢豹谢豹独何心,挈我裳衣无处寻。
白露漙兮风劲,红叶下兮秋深。
我寒终不辞,皇天故不私。
请看穴土重泉下,对人腼面何为者。
舟行樊港望竹间石上李花盛开
天下清且奇,无过竹与石。
安得皎然者,素质照人白。
静立笑东风,篁冈蟠罅隙。
望之轻以明,俨似雪初积。
青草斗欣欣,不比梅花坼。
矫首不可到,独自凭空碧。
翠帷筱青青,岩崿正虚席。
我疑辟俗翁,方外友三益。
又是秦帝宫,传视相如璧。
人情不易知,幽致矧可射。
相从知未能,灰心从此画。
六月三夜梦观某人诗什其书一章四绝盖绝笔也走读竟太一真人来告语青猿手里得长书静闻丹灶风中雨之句梦而默记之寤矣作诗导意
多谢真人警梦书,青猿驯扰尚趑趄。
任从炉鼎喧风雨,争奈神明复古初。
君乐鍊形咀丹火,我甘饮水灌园蔬。
惟当敬佩终焉意,子欲无言致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