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蝶恋花》
《蝶恋花》全文
元 / 赵雍   形式: 词  词牌: 蝶恋花

枝上流莺千啭巧。好梦方成,又把人惊觉

临镜慵妆眉淡扫。罗衣宽尽腰肢小。

别久啼多音信少。应是娇波,不似当年好。

帘卷东风深院悄。落红满地和芳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多音(duō yīn)的意思: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的读音。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娇波(jiāo bō)的意思:形容女子娇柔婉约的声音和姿态。

惊觉(jīng jué)的意思:突然觉悟,突然意识到某个事实或真相。

临镜(lín jìng)的意思:指人在镜前照镜,审视自己的形象或行为。

流莺(liú yīng)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落红(luò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或红色的东西脱落。

罗衣(luó yī)的意思:指人们穿着华丽、光鲜的衣服。

上流(shàng liú)的意思:指社会地位高、权势显赫的人群。

腰肢(yāo zhī)的意思:腰部的曲线和姿态。

音信(yīn xìn)的意思:音信是指消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鉴赏

这首元代赵雍的《蝶恋花》描绘了一幅春日闺中女子的生活场景。首句“枝上流莺千啭巧”,以鸟鸣声的婉转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独处闺中的寂寞。接着,“好梦方成,又把人惊觉”表达了女子在梦境中与现实之间的短暂欢愉与突然被打断的失落。

“临镜慵妆眉淡扫”描绘了女子慵懒地整理仪容,反映出她心情的低落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罗衣宽尽腰肢小”则通过衣着的变化,暗示了女子因思念而消瘦的情状。下片“别久啼多音信少”进一步表达了分离后的相思之苦,以及对对方音讯稀少的忧虑。

“应是娇波,不似当年好”直接抒发了女子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感慨,认为眼波不再如昔日般动人。最后两句“帘卷东风深院悄,落红满地和芳草”,以景结情,东风吹动窗帘,院落寂静,只有落花飘零,芳草萋萋,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寓言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元代词人在闺怨题材上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赵雍

赵雍
朝代:元   字:仲穆   籍贯:湖州(今属浙江)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父赵孟頫,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氏,赠魏国夫人。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妣刘氏,封归安县君,三子,凤,麟,言;一女淑瑞 适钱塘崔复。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猜你喜欢

咏兴五首·其四四月池水满

四月池水满,龟游鱼跃出。

吾亦爱吾池,池边开一室。

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

且与尔为徒,逍遥同过日。

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况吾与尔辈,本非蛟龙匹。

假如云雨来,祗是池中物。

(0)

狂题十八首·其十五

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

六龙飞辔长相窘,更忍乘危自着鞭。

(0)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群龙在职,振鹭盈朝。

丰金辉首,佩玉鸣腰。青蒲翼翼,丹地翘翘。

歌云佐汉,捧日匡尧。天工人代,邈邈昭昭。

(0)

园亭览物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

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0)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薰炉御史出神仙,云鞍羽盖下芝田。

红尘正起浮桥路,青楼遥敞御沟前。

倾城比态芳菲节,绝世相娇是六年。

惯是洛滨要解佩,本是河间好数钱。

翠钗照耀衔云发,玉步逶迤动罗袜。

石榴绞带轻花转,桃枝绿扇微风发。

无情拂袂欲留宾,讵恨深潭不可越。

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

南国自然胜掌上,东家复是忆王昌。

(0)

南楼望月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

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