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红尘去,閒眠日几回。
馀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
制解僧初出,凉生客渐来。
共言西涧冰,经夏起枯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场景,诗人似乎远离了世俗的喧嚣,选择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首句“不向红尘去,闲眠日几回”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愿涉足尘世的纷扰,而是选择在闲适中度过时光,每日重复着这样的生活节奏。
接下来,“馀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更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山槿的凋零与海棠的绽放,不仅构成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
“制解僧初出,凉生客渐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与氛围。僧人初出,可能象征着新的开始或心灵的觉醒;而凉意的产生与客人的逐渐到来,则暗示了环境的宜人与人际交往的和谐。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敏感与欣赏。
最后,“共言西涧冰,经夏起枯埃”以西涧的冰与夏日的尘埃为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冰化为水,尘埃飞扬,都是自然界不可逆的过程,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或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习庵筑室,扁曰观聚。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脩篁漫山,不知隆暑。何况秋空,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上天下地,四方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观乃自观,寂无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