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蓬截藕尚堪餐,一醉何辞碧筒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筒(bì tǒng)的意思:形容人的话语清晰明了,有条理。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尺水(chǐ shuǐ)的意思:比喻程度相差悬殊,无法相提并论。
寒芦(hán lú)的意思: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 梁 沉约 《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 宋 陆游 《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元 黄溍 《送凌吉叟杭州教授》诗:“春风操别衣,晴沙秀寒芦。”
荷花(hé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或文化修养深厚。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零乱(líng luàn)的意思:指事物无秩序、无条理,杂乱无章。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如故(rú gù)的意思:像从前一样,不变的样子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晚红(wǎn hóng)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发展或成熟较晚。
徐徐(xú xú)的意思:慢慢地、缓慢地。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有秋(yǒu qiū)的意思:指有收获,有所得到。
三尺水(sān chǐ shuǐ)的意思:指距离很近,非常亲近的关系。
- 翻译
- 秋雨使池塘水位上涨,连带着秋风吹进池中。
荷花的颜色已不如以往鲜艳,零落的寒芦与折断的苇子显得凄凉。
野鸭飞来停在傍晚的红莲上,划船的人慢慢行,别惊扰它们。
即使采摘莲蓬和藕来吃也还不错,为了一醉,哪怕碧筒酒再美也不推辞。
- 注释
- 雨涨:形容雨水增多,水面升高。
秋池:秋季的池塘。
三尺水:泛指池水深度。
亦有:也有。
秋风:秋天的风。
颜色不如故:颜色不再如从前鲜艳。
零乱:散乱、零落。
寒芦:寒冷季节里的芦苇。
折苇:折断的芦苇。
鸂鶒:一种水鸟,类似鸳鸯。
依晚红:依傍在傍晚的红色植物(可能是莲花)。
荡桨:划船。
徐徐:慢慢地。
莫惊起:不要惊动。
擘蓬截藕:掰开莲蓬,切断藕。
尚堪餐:还可以用来食用。
一醉:喝得大醉。
碧筒美:碧筒酒,古代的一种美酒。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池塘的景象。开篇便以"雨涨秋池三尺水"设定了场景,表明秋天的池塘因为连续降雨而水位上涨,达到了三尺深。紧接着"亦有秋风到池里",进一步渲染出秋风轻拂过池面的意境。
接下来的"荷花颜色不如故,零乱寒芦并折苇"则透露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荷花在秋天已失去了夏日的繁盛与鲜艳,而变得单薄无力,池边的芦苇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得零乱,甚至有折断的迹象。
诗人通过"鸂鶒飞来依晚红"描绘出一幅鸥鸟在傍晚时分落寓于池塘边的画面,这里的"晚红"可能指的是夕阳的余晖,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荡桨徐徐莫惊起"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保持一种不被打扰的心境,不想让任何事情惊扰到这个和谐的状态。这里的"荡桨"可能是指划动小船,"徐徐"则强调了动作的轻柔与缓慢。
最后两句"擘蓬截藕尚堪餐,一醉何辞碧筒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珍视。"擘蓬截藕尚堪餐"意味着即便是野菜蔬食,也依然可以享用,体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一醉何辞碧筒美"则表现了诗人在饮酒中寻找快乐,无需过多解释与辩解,只要沉浸于当下的美好即可。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池塘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他对简朴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