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日四首·其二》
《元日四首·其二》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贺旦随俗,筋衰拜莫便。

鬓毛关燕次,历纪生年

地气通荄早,晴光入户妍。

小孙看满抱不待众人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地气(dì qì)的意思:指某个地方的气候、环境、特点等。

关燕(guān yàn)的意思:关心、照顾

贺旦(hè dàn)的意思:贺旦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思是祝贺和庆祝。它表示在特殊的场合或重要的时刻向人们表达祝贺和庆祝的情感。

历纪(lì jì)的意思:历史的长河,年代的更迭。

满抱(mǎn bào)的意思:满怀,充满。

晴光(qíng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明媚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明与美好。

入户(rù hù)的意思:进入家门;进入别人的住所。

生年(shēng nián)的意思:指人在年幼时就有着成人的忧虑和责任感。

随俗(suí sú)的意思:按照社会风俗习惯行事,顺应众人的做法。

众人(zhòng rén)的意思:指许多人,大家,众多的人群。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元日四首(其二)》描绘了诗人迎接新年时的情景和个人感受。首句“贺旦亦随俗”,表达了诗人遵循传统习俗,参与新年的庆祝活动。然而,“筋衰拜莫便”则流露出身体不再如年轻时矫健,对拜年这样的动作有些力不从心。

“鬓毛关燕次,历纪旷生年”两句,通过描述自己鬓发的变化,暗示岁月的流逝,诗人已经度过了许多个春秋。这里的“燕次”可能是指白发斑驳,如同燕子的羽毛一般,历经风霜。

“地气通荄早,晴光入户妍”描绘了新春的气息和景象,地气渐暖,阳光明媚,给诗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一句“小孙看满抱,不待众人怜”,写出了诗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看着怀中的小孙子,感到满足和幸福,无需他人的同情或怜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身心变化,展现了新年到来时的喜庆氛围和家庭的温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题画

积雨平原烟树重,翠厓千丈削芙蓉。

招提更在秋云外,只许行人听晓钟。

(0)

题雪竹双禽图·其二

翠竹寒消雪未收,双栖梦醒更何求。

君王六合皆灵囿,饮啄飞翔得自由。

(0)

感怀四首·其一

弹指光阴廿五年,男儿奚必受人怜。

壮心夙具凌云志,生计谁谋负郭田。

拔剑有悲还斫地,闭门无事只谈天。

传书未脱床头稿,且语羲和漫着鞭。

(0)

春日偕徐萼楼登覆酒山

踟躅登高望,春光处处同。

松连山径绿,花出杏村红。

古跸浮云外,新莺细雨中。

随君同缓步,何必太匆匆。

(0)

登香山

古柏参天合,空山淡夕曛。

冷风吹落叶,独鹤引归云。

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

村墟何处是,樵唱隔烟闻。

(0)

沧州趣为台城赵生孝礼题

少年负奇志,味道轻神仙。

缚虎千仞崖,斩蛟万里川。

东指扶桑西月窟,以手扪天问天阙。

醉中欲夺羲和鞭,驱策六龙下溟渤。

岁华忽复晚,奇功竟无成。

耻作楚狂人,甘为鲁诸生。

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经。

忧多发白早,触事万感盈。

拟从安期辈,采药游蓬瀛。

蓬瀛群仙别来久,闻知掉头还拍手。

世上忧劳早巳知,身后功名复何有。

弃我如敝屣,不肯相攀援。

登高发长啸,目送白鹤归三山。

我友王子乔,示予海峤图。

孤峰拔出数千尺,丹光云彩交模糊。

下临无地,上极无天。

沤波浩荡望不极,恍若巨鳌掀舞势与元气同回旋。

金银宫阙隐倒景,翠绡绛节在眼前。

对此惬心赏,便欲乘风与俱往。

恨乏同心人,临?独惆怅。赵生天资妙,访我东海头。

清谈雄辨有仙趣,坐觉毛骨寒飕飕。

生方读书取青紫,我巳屏迹栖林丘。

他年谢事倘相会,与尔共作蓬瀛游。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