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定之墨竹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此诗《顾定之墨竹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简朴高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种竹何必多,无则令人俗。” 开篇即点明主旨,竹子并非数量越多越好,过多反而显得庸俗。这里的“多”不仅指竹的数量,也暗含了对繁复、奢华生活的否定,提倡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
“萧萧一两竿,清风自然足。” 接着以“一两竿”的竹子形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声音,不需要额外的装饰或修饰,就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竹子作为自然界中的元素,被赋予了超脱世俗、高洁不凡的寓意,成为诗人表达内心世界和理想追求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纯粹、质朴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喧嚣尘世的一种淡然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招东邻
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
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
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
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
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
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
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
游小洞庭
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
夜含星斗分乾象,晓映雷云作画图。
风动绿蘋天上浪,鸟栖寒照月中乌。
若非神物多灵迹,争得长年冬不枯。
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
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
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
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