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上林枝,爱此山月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野雀”与“古木”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之美。
首句“野雀下庭柯”,以“野雀”作为主角,生动地描绘了它们从远处飞来,降落在庭院中的树枝上的情景。“庭柯”二字,既点明了地点——庭院中的树木,也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这里的“下”字,不仅表现了动作的动态美,还隐含了野雀对这片环境的亲近与适应。
接着,“裴徊弄清影”,进一步展现了野雀在树梢间跳跃、嬉戏的场景。这里的“裴徊”(同“徘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野雀在树枝间来回穿梭的动作,而“清影”则强调了它们身影在阳光或月光下的清晰与灵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美感。
后两句“岂无上林枝,爱此山月冷”,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野雀选择在这片山林栖息的原因。上林枝,通常指皇家园林中的树木,象征着繁华与尊贵。而“爱此山月冷”,则是野雀选择了这片远离尘嚣、月色清凉的山林作为栖息之所,表达了它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这种和谐之美的欣赏与赞美。通过对野雀行为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题宜城县射亭
作邑三年事事勤,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何况斯民父母亲。
野蔷薇
娟娟篱头花,白白间绿叶。
明光裁贩裤,不掩游子屧。
馀春背人去,乞与弄芳蝶。
感我万古心,离离不相接。
我行田野间,落魄何所挟。
犹能自撑拄,使气学汉侠。
悠然芳草畔,见此衣逐妾。
罗帷未生梦,粉面反成怯。
幽香薰倒人,山麝火初熁。
长亭或相思,如见玉蹀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