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编周季略,莫记伯阳年。
贾疏先忧切,桓经晚遇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寿老人陈韬及其配偶王夫人的七十大寿场景。通过“遗直今黄发”一句,诗人赞美了陈韬老人历经沧桑,依然保持正直的品德,犹如黄发一般,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接着,“贞元世几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但陈韬老人的精神品质却始终如一。
“如编周季略,莫记伯阳年”两句,运用典故,将陈韬老人比作《周季略》的编纂者,以及老子(伯阳)的智慧,表达了对老人深厚学识和深远思想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老人长寿的赞叹,仿佛他的智慧如同不朽的典籍,跨越了时间的界限。
“贾疏先忧切,桓经晚遇偏”则是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进一步赞扬陈韬老人。贾疏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桓经虽然晚年才得到重用,但其贡献同样不可小觑。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陈韬老人无论是在年轻时还是晚年,都保持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精神。
最后,“不应采芝叟,长作武夷仙”以传说中的采芝仙人喻指陈韬老人,表达了对他长寿且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陈韬老人品格、智慧、社会责任感以及长寿的赞美,展现了对这位长者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饥思河鲤与河鲂,喝思蔗浆玉碗凉。
冬愿纯绵对阴雪,夏愿绉絺度盛阳。
万端作计身愁苦,一事不谐鬓苍浪。
调笑天街吟海燕,藜羹脱粟非公狂。
饮不过一瓢,食不过一箪,田夫亦不改其乐,而夫子不谓之能贤,何也。
颜渊当首出万物,而奉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忧。
若余之於山泽,鱼在深藻。
鹿得丰草,伊其野性则然。
盖非抱陆沈之屈,怀迷邦之宝。
既不能诗成无色之画,画出无声之诗。
又白首而不闻道,则奚取於似摩诘为。
若乃登山临水,喜见清扬,岂以优孟为孙叔敖,虎贲似蔡中郎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