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随清泪尽,号泣但馀声。
心弱思难尽,神衰梦易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癸酉秋怀(其十)》。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凄凉景象时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首联“血随清泪尽,号泣但馀声”,以“血随清泪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泪水如同鲜血般流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情感的激荡。接着,“号泣但馀声”则描绘了哭泣之后,只有余音在空气中回荡,暗示着悲伤的情绪难以平息。
颔联“心弱思难尽,神衰梦易成”,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精神状态的脆弱。心力交瘁,思绪纷乱,难以完全表达心中的情感;而神志的衰弱,则使得梦境变得容易形成,或许在梦中,诗人能够暂时逃离现实的苦痛。
颈联“雁边霜乱下,萤外月微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大雁南飞,霜降满天,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流逝;而萤火虫在月光微弱的照耀下闪烁,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尾联“不寐时吟叹,栖禽亦未惊”,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在寂静的夜晚吟咏叹息的情景。即使周围栖息的鸟儿并未被惊扰,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之深,足以在无声中触动万物。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深夜的孤独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知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思考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