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晚横归艇,川晴列去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光(bō guāng)的意思:指水面上的光泽,也比喻美好的景色。
村墟(cūn xū)的意思:指小村庄、小乡镇。也用来比喻局限狭小、闭塞落后的地方。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多感(duō gǎn)的意思:形容人敏感多情,感触很深。
孤月(gū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孤单寂寞,没有伴星相伴。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空林(kōng lín)的意思:指树木凋零,森林荒芜,没有生气。
鸟村(niǎo cūn)的意思:指偏僻贫穷的乡村。
秋高(qiū gāo)的意思:指秋天的天空高远,气候宜人。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天末(tiān mò)的意思:指天空的尽头或边际。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霞辉(xiá huī)的意思:指晚霞的光辉,形容美好的景象。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自多(zì duō)的意思:自我夸耀,自以为了不起。
- 注释
- 古岸:古老的河岸。
微霭:薄雾。
空林:空旷的树林。
夕阳:落日。
霞辉:晚霞的光辉。
野色:田野景色。
天影:天空的倒影。
波光:水面波光。
集鸟:聚集的鸟群。
村墟:村庄。
暗:昏暗。
鸣虫:鸣叫的昆虫。
禾黍:稻谷。
荒:废弃。
秋高:秋天高远。
孤月:孤独的月亮。
巧云:巧妙的云彩。
沙晚:傍晚沙滩。
归艇:归来的舟船。
川晴:晴朗的河流。
登临:登高望远。
多感:感慨丰富。
他乡:远方。
- 翻译
- 古老的河岸升起薄雾,空旷的树林挂着夕阳。
晚霞照亮田野,天空的倒影在波光中闪烁。
鸟群聚集在昏暗的村庄,虫鸣声在废弃的稻田里回荡。
秋天高远,孤独的月亮宁静,天边巧妙的云彩绵延不断。
傍晚沙滩上,小船归来,晴朗的河流上,船只排列前行。
登高望远总会引发感慨,何需寄托于他乡之情。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对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诗人以"古岸生微霭"开篇,设定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氛围,接着"空林挂夕阳"则是视觉上的强烈对比,突出了秋日落幕时光影的变化。
"霞辉明野色"和"天影战波光"两句,通过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水面上波光与天光的对峙,表现了自然界在夕阳下的最后搏斗。景物描写中不乏生动之笔,如"集鸟村墟暗"和"鸣虫禾黍荒"等,用以传递出秋收之后田园的萧瑟与静谧。
诗歌后半部分转向心境的表达,"秋高孤月静"、"天末巧云长"两句,以清冷的意象描绘秋夜的宁静和月光下悠长的云朵。"沙晚横归艇"、"川晴列去樯"则是行者在秋日黄昏中乘舟归来的情景,水面上的影子与远方的帆船交织成一种离索的情感。
末句"登临自多感,何必寄他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遥远家乡情感的抒发。这里所谓的"何必寄他乡"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不需要向远方寄托思念,而是通过亲近自然,内心便能获得安慰,故而无需再去寻求其他途径来表达或缓解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依韵答吴安勖太祝
我于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
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力追西京。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
玉已累人马不逢,皇皇何之饥欲倒。
还思二十居洛阳,公侯接迹论文章。
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争诵之。
其锋虽锐我敢犯,新语能如夏侯湛。
于今穷困人已衰,不见悬金规吕览。
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玑获斗奈我何。
依韵和晏相公
微生守贱贫,文字出肝胆。
一为清颍行,物象颇所览。
泊舟寒潭阴,野兴入秋菼。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
苦辞未圆熟,刺口剧菱芡。
方将挹溟海,器小已潋滟。
广流不拒细,愧抱独慊慊。
疲马去轩时,恋嘶刍秣减。
兹继周南篇,短桡宁及舰。
试知不自量,感涕屡挥掺。
达观禅师昙颖住隐静兰若或言自此猕猴散走不来颖尝哂曰吾知是山枇杷为多始至也未实故其去将实也必群集后果然颖恶乎俗之好异恐传以为人惑欲予咏而播之
隐静山中寺,猕猴往往过。
导师归以去,卢橘熟还多。
禅地宁求悕,居人切莫讹。
未尝嫌此物,任挂古松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