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心.六首·其一》
《春心.六首·其一》全文
清 / 曾习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十日层楼风雨,三年故国思量

逢人只信春憔悴不道闻欢觉小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层楼(céng lóu)的意思:形容建筑物高耸层次众多,也用来比喻事物丰富多样。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九风(jiǔ fēng)的意思:指九种风势,比喻各种不同的声势或势力。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思量(sī liàng)的意思:思考、考虑、斟酌

鉴赏

这首诗《春心·六首(其一)》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情感的深刻感悟。

首句“十日层楼九风雨”,以风雨交加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动荡与不安。十日之中,九日风雨,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也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这样的环境设定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次句“三年故国百思量”,将时间轴拉长至三年,强调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思考。在故土的回忆中,百般思绪涌上心头,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也可能包含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这一句通过数字“百”强化了思念的深度与广度,使得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接下来,“逢人只信春憔悴”,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与感受。在与人的交往中,他只看到了春天的衰败与凋零,这种感知可能源于诗人内心的悲观情绪,或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投射。通过“逢人”这一行为,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界联系起来,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普遍性和共鸣性。

最后一句“不道闻欢觉小伤”,则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在听到别人的欢声笑语时,他反而感到一丝轻微的悲伤。这种反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敏感与脆弱,以及对快乐与痛苦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一句,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情感状态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时间跨度、人际交往和情感体验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感世界。曾习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既展现了个体内心的复杂性,也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曾习经
朝代:清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猜你喜欢

夏太常竹为刘太守题

平生最爱文湖州,挥毫落纸涵清秋。

胸中自有渭川在,高卧直轻千户侯。

太常亦曾乘五马,风致不在湖州下。

剪得吴淞水半江,顿觉姑苏纸增价。

瘦节矫矫虬龙形,细叶萧萧鸾凤翎。

清潭下照不见影,爽籁一披如有声。

我朝名笔忽到此,眼中潇湘无乃是。

冰缣欲赠谁可当,总说刘侯德相似。

刘侯治苏经五寒,挺然可比青琅玕。

雅操不为雪霜变,虚心肯受尘埃干。

汉室行将召循吏,几见春花逐时媚。

惟有清风似故人,头白相看不相弃。

(0)

龚廷臣许刻图书不至诗以促之

竹风清处只题诗,一寸并刀不浪施。

能事自应难受逼,知音宁肯亦相辞。

新形活动盘苍纽,古篆横斜度赤丝。

从此文房知借重,泊舟相待已多时。

(0)

宴归忽思明早立春再一日元宵矣节物惊心为之怃然偶成柬倪舜咨侍读

又陪郊宴戴恩回,不觉春光次第催。

鳌禁未烧千炬烛,凤筒先动六葭灰。

喜逢令节添新岁,恐落明时数弃才。

欲向同人歌老大,陈根已负十年培。

(0)

送李立之太常先生再赴南京·其一

南国旧衣冠,重游兴未阑。

文章周柱史,礼乐汉祠官。

台阁抡材久,郊亭话别难。

直应行色好,梅柳遍江干。

(0)

中伏日西风大作三日昼寒太守李昂重建

暑气方全盛,秋风忽大来。

庭柯雕翠色,书案积黄埃。

病欲披新絮,愁思拨旧醅。

遥知田舍子,心事又成灰。

(0)

北邙行

北邙山下哭声苦,洛阳城中沸歌舞。

昨日歌舞城中人,今日凄凉山下土。

山下土,无今古。

白狐寒啸髑髅烟,青燐夜灼蓬科雨。

英雄异代不知名,高封大树如掌平。

丧车辚辚日不绝,后人来葬前人穴。

后来葬者还更多,可怜歌舞何日歇。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