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行杂咏十首·其八孤屿》
《江行杂咏十首·其八孤屿》全文
明 / 陈恭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孤屿高下长江吐吞

小如园囿物,深作海潮门。

雷电晴昼鱼龙石根

往来舟不泊,心怯怒涛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孤屿(gū yǔ)的意思:指独立的小岛,比喻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雷电(léi diàn)的意思:形容雷声大、闪电多的天气

怒涛(nù tāo)的意思:形容猛烈汹涌、势不可挡的波涛,比喻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的力量。

晴昼(qíng zhòu)的意思:指晴朗的白天。

石根(shí gēn)的意思:指坚实、稳固的根基或基础。

吐吞(tǔ tūn)的意思:吞吐不定、犹豫不决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心怯(xīn qiè)的意思:心生畏惧,胆怯。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园囿(yuán yòu)的意思:指封建时代贵族的私人园林,也比喻一个人的活动范围或者思想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中孤屿的壮丽景象和江水的动态之美。首句“孤屿能高下”,以孤屿的高低变化起笔,暗示其独立于江流之上的独特姿态。接着“长江与吐吞”一句,将长江的气势与孤屿的吞吐相联系,展现出自然界的雄伟与和谐。

“小如园囿物,深作海潮门”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将孤屿比作小巧的园林景观,另一方面又强调其深邃如同大海的门户,既展现了孤屿的精致与深邃,也暗示了江水的广阔与深沉。

“雷电生晴昼,鱼龙聚石根”描绘了雷电在晴朗白日中的突然出现,以及鱼龙聚集在石根下的奇异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神秘色彩,激发读者对自然奥秘的遐想。

最后,“往来舟不泊,心怯怒涛奔”则通过舟行江面的动态,表达了对江水力量的敬畏之情。舟行于江上而不愿停泊,反映出人们面对汹涌波涛时内心的恐惧与谨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屿与江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恭尹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顾横波夫人墨兰图册·其八

闲评争说所南翁,向后人文半已空。

莫讶豪偷花叶减,怕它笔墨恼春风。

(0)

题顾横波夫人墨兰图册·其六

不共青芝石上栽,旨容荆棘与莓苔。

根苗净洗无尘土,好待东风送雨来。

(0)

宿贺莫索落山中

日落万峰西,荒荒路欲迷。

依然成露宿,何必过前溪。

野火凭风力,孤群仗马嘶。

穷山鸡犬绝,莫听五更啼。

(0)

赠大司徒毕老先生得请旋里·其三

厘保勋崇彻紫宸,鸿飞渐息谢风尘。

壮猷何事辞明主,姱节于今表大臣。

南国绅缨虚曳履,东山烟月好垂纶。

但愁四海多虞日,难赋归来老此身。

(0)

余自壬辰释褐同白阳毕公谒天官选公得云间李余得楚泽令一行作吏南北各天闻问遂蛩然矣乃公扬历中外骏声蔚起回翔南北周践台部盖吾榜中自眉也不佞蕙自谢铨务一卧二十余年姑从兵燹之后再成小草得侍公于南大司农部也日共朝夕奉以周旋亦奇合哉公地望隆甚中外引领公入筦铨衡晋陟揆席乃公遽以告老求去公何尝老哉上不忍拂公之意暂从其请旦夕且召公矣才赓埙篪遽赋绣衮三十年何握手之难而分袂之易也谬成四章以别·其一

三朝元老大司徒,媲美贤哉汉大夫。

暂许毕公离左右,岂同贺监乞江湖。

礼城斗烛难埋剑,溟海渊深更媚珠。

圣主有恩客赐沐,久虚麟阁待君图。

(0)

奉赠白翁老先生荣归一首兼求教正

祥麟出海隅,瑞霭腾员峤。

威凤鸣高岗,文彩炳二曜。

君子有徽猷,德音翔清庙。

忆公起海东,巍科发前导。

一再绾兵符,声名走遐隩。

劲气肃澜安,仁风解悬倒。

剑锋匣青鳞,旆影收赤鹞。

至今东北乡,伟伐仰洪造。

圣人旌神略,司农得内诏。

远饷无逸期,杂转随所调。

古来萧刘后,微公孰能肖。

□虽为国白,神采弥英邵。

岂谓泉石心,急流遂高蹈。

墭也守桂丛,顾盻激清照。

珠玉数千言,感载入怀抱。

□意志所私,敢曰瑶华报。

翘首谢东山,出为天下效。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