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月 夜 下 桐 江 闻 孤 雁 明 /王 叔 承 烟 月 满 江 渔 火 寒 ,一 声 孤 雁 下 芦 滩 。隔 天 总 有 家 书 到 ,水 碧 山 青 不 耐 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孤雁(gū yà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孤独无助,没有伴侣或支持者。
家书(jiā shū)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书信来表达亲情、问候、关心等情感。
耐看(nài kàn)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经久耐用,不容易磨损或变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水碧(shuǐ bì)的意思:形容水的颜色非常碧绿。
有家(yǒu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家。
渔火(yú huǒ)的意思:指夜晚渔民在海上点燃的火光,比喻微弱的希望或指望。
月满(yuè mǎn)的意思:指月亮圆满的状态,比喻事物达到顶点或极盛的状态。
总有(zǒng yǒu)的意思:表示事物总是会有一定的数量或程度存在,无论是好是坏。
水碧山青(shuǐ bì shān qīng)的意思:形容山水景色美丽、清新。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月夜下桐江闻孤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夜画面。首句“烟月满江渔火寒”,通过“烟月”、“江”和“渔火”的意象,展现出夜晚江面的朦胧与寂静,以及渔夫生活的艰辛,透露出一丝冷寂之感。“寒”字更增添了秋夜的凉意。
次句“一声孤雁下芦滩”,以“一声孤雁”作为焦点,孤独的雁鸣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它从芦苇丛中落下,似乎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思乡之情。芦滩则暗示了雁儿可能的归宿之地。
后两句“隔天总有家书到,水碧山青不耐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书的期盼,虽然每天都期待着家中的消息,但眼前如画的山水美景却难以长久吸引他的目光,因为他的思绪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家人。这既是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孤雁、家书和山水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羁旅在外的孤独心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其四
士师我自出,爽迈凌清秋。
年少不饮酒,昏灯夜问囚。
尔家外大父,听狱代其忧。
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
狱成上府时,稽颡呼张侯。
恕心临缧绁,相盗以戈矛。
无令市死厉,请帝号重幽。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有所叹
达士不可羁,其次远羁绊。
我无达人风,又不能自远。
纷纷随世俗,碌碌走薄宦。
其来或遭驱,其去或被挽。
吾求亦何有,五斗固易办。
不师陶渊明,腰为小儿俯。
由来为贫仕,荣辱何敢辩。
乘田与委吏,孔子不云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