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师(cóng shī)的意思:指跟随老师学习,拜师学艺。
鹗书(è shū)的意思:指用鹰的羽毛写成的书信,比喻文章或书信的内容极为优秀,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风骚(fēng sāo)的意思:指某人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优雅、风度翩翩的气质和风采。
可人(kě rén)的意思:指人的外貌、气质或性格让人感到可爱、令人喜欢。
利禄(lì lù)的意思:指利益和福禄。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骚体(sāo tǐ)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诗歌的风格华丽而动人。
为从(wéi cóng)的意思:为了追随、效仿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乡关(xiāng guān)的意思:指离别时的情感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学问(xué wèn)的意思:学问指的是知识、学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仪刑(yí xíng)的意思: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刑罚。
云程(yún chéng)的意思:指旅途的路程非常遥远。
只在(zhī zài)的意思:只存在于;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的《送何生龚生归曲江》。诗中表达了对两位学子何生和龚生即将返回故乡曲江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他们的期望与祝福。
首联“肯为从师出岭来,三千子亦可人哉。”开篇即点明了两位学子远道而来求学的不易,同时也对他们的才华给予了肯定,表达了对他们品德与才学的赞赏。
颔联“文章要似风骚体,学问非为利禄媒。”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如古代文人所推崇的风雅之风。这里以“风骚”代指高雅的文学风格,鼓励学子们追求真正的学问之美。
颈联“泥迹尚留鸿爪在,云程已报鹗书催。”运用了“鸿爪”的典故,比喻学子们在求学路上留下的足迹,虽已离去,但其影响犹存。同时,“鹗书”指的是荐举人才的文书,暗示学子们的学业成就将得到认可,预示着他们未来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尾联“仪刑只在乡关近,前有张余后有崔。”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学子们在家乡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未来的成就的期待。这里的“仪刑”意为榜样,暗示学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应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同时,通过引用历史上的贤士张余和崔姓人物,表达了对学子们未来能够像这些先贤一样有所作为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学子们求学之路的赞美,也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充满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黄汝弘山中见寄
宦游心不惬,早岁即还家。
一径初栽菊,诸生已赐麻。
赋能轻季雅,经独重侯芭。
讵意跻金马,今将遁玉华。
监河能贷粟,中散解餐霞。
昔枉丘中赠,思余海上槎。
沧波分水曲,明月共天涯。
待访曹溪日,幽岩觅桂花。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