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承恩(chéng ēn)的意思:接受恩惠,承受恩德。
出塞(chū sài)的意思:出塞是指从边塞地区离开,也可以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恩宠(ēn chǒng)的意思:指对别人特别宠爱和优待。
解嘲(jiě cháo)的意思:嘲笑或讽刺别人后,对方反过来讽刺嘲笑自己。
龙沙(lóng shā)的意思:指沙漠中的龙,比喻人才横溢的地方。
明妃(míng fēi)的意思:指明亮美丽的妃子,也用来形容容貌美丽的女子。
佩环(pèi huán)的意思:戴在腰间的环,用来佩带物品。比喻有所依附或有所保护。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沙朔(shā shuò)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昌盛的景象。
朔雪(shuò xuě)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第一场雪,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开始或开端。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中宵(zhōng xiāo)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可以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作解(zuò jiě)的意思:
谓解救百姓。 唐 包佶 《庆祀雨师乐章·迎神》:“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陛下应乾御极,作解庇人。” 宋 王禹偁 《贺御楼肆赦表》:“泽流率土,仍推作解之恩。”参见“ 解网 ”、“ 解愠 ”。
- 鉴赏
这首诗以“绝句三十首(其四)”为题,出自清代诗人顾峵之手。诗中描绘了琵琶声与边塞风情交织的画面,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曲琵琶出塞娇”,以琵琶声起笔,将听众带入边塞的柔情与哀怨之中。琵琶,作为中国古代传统乐器,常与边塞、离愁别绪相联系,此处“娇”字,不仅描绘了音乐的婉转动人,也暗含了女子的柔美与哀愁。
次句“龙沙朔雪舞中宵”,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环境与氛围。龙沙,泛指沙漠;朔雪,则是北方的雪。这两词连用,勾勒出一幅在寒冷夜晚,沙漠中飘扬着雪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意境。
第三句“佩环同是承恩宠”,将话题转向了历史人物——王昭君。佩环,古代女子佩戴的饰品,这里借指昭君。此句通过“承恩宠”一词,表达了昭君被选入宫中的命运,同时也暗示了她所承受的荣宠与牺牲。
最后一句“休为明妃作解嘲”,则是对昭君命运的一种反思与评价。明妃即王昭君,历史上对她多有同情与赞美。此句劝诫后人不要轻易为昭君作解嘲,意在提醒人们应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多面性,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的解读。
整首诗通过琵琶声、边塞景象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与命运的深沉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