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清喧饮鹿,风过起眠鸥。
响入千岩应,波腾众壑浮。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溪流涨满,晚晴时分山色更加幽静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首先,“急雨涨溪流”,生动地描绘了雨水倾泻,溪水迅速上涨的场景,展现出雨势之猛和水流之急。接着,“晚晴山更幽”,在雨后的宁静时刻,山色显得更为深邃和静谧,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渚清喧饮鹿”一句,通过鹿群在清澈的水中饮水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鹿群的欢愉与水的清澈相互映衬,增添了生机与和谐。而“风过起眠鸥”则描绘了微风吹过,使得原本静卧的鸥鸟振翅飞翔的情景,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
“响入千岩应,波腾众壑浮”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声音与水流赋予生命,它们仿佛在回应着山岩的呼唤,波浪在众多山谷中翻涌,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月明烟水外,深夜有渔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远处隐约可见渔舟在夜色中航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步溪凡几转,始得见幽踪。
路隐千根树,门开万仞峰。
片云生石窦,浅水卧枯松。
穷谷风光冷,深山翠碧浓。
鹤看空里过,仙向坐中逢。
底露秋潭水,声微暮观钟。
他年来此定,异日愿相容。
且喜今归去,人间事更慵。
先生此幽隐,便可谢人群。
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
山居心已惯,俗事耳憎闻。
念我要多疾,开炉药许分。
师誉振京城,谈空万乘听。
北行山已雪,南去木犹青。
夜岳禅销月,秋潭汲动星。
回期不可定,孤鹤在高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