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番阳大浸》
《番阳大浸》全文
宋 / 释月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本来清净一物大地山河忽渺瀰。

童子不须瓦砾老僧定观正斯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大地(dà dì)的意思:指广阔的土地、大地之上。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瓦砾(wǎ lì)的意思:指破碎的瓦片和石块,比喻残破不堪的东西,也可指一片破败的景象。

一物(yī wù)的意思:指一件事物或一个物品。

鉴赏

这首诗《番阳大浸》由宋代诗人释月涧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清净与自然景象的融合。

首句“本来清净无一物”,开篇即点明了禅宗中追求的内心清净,认为在本性中并无任何外在之物的束缚,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本质的空灵。

次句“大地山河忽渺瀰”,则将这种内心的清净与外部世界相联系,描述了大地山河在某种超然状态下的渺小与模糊,暗示了宇宙万物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与和谐。

“童子不须抛瓦砾”一句,以童子为例,说明在达到内心清净的状态下,无需对世间琐事或烦恼进行过多的在意或处理,体现了禅宗中去除杂念、回归本真的修行理念。

最后一句“老僧定观正斯时”,将视角转向了老僧,强调了在特定时刻,通过冥想和定力,能够洞察到宇宙的真谛,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禅宗修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深刻联系,以及在追求精神净化过程中的自我超越与和谐共生。

作者介绍

释月涧
朝代:宋

释月涧(一二三一~?),理宗绍定四年生。受经于黄龙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隶籍庆元府天童寺。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由饶州荐福寺首座入住信州鹅湖仁寿寺。继住栖贤妙果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入住饶州荐福寺,于成宗大德三年(一二九九)秋退出,同年十二月再入。未久或即谢世。为南岳下二十一世,西岩了慧禅师法嗣。有《月涧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其中《隐静空岩长老请赞》。 释月涧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招潘郎饮

老人夜短睡不足,㪍公窗外强知时。

五更未明语千万,更憎林间鹎鵊儿。

吹红洗白雨三日,吾园花在已离披。

一年春事坐如此,白首穷谪归无期。

念此径须沽酒饮,买鱼烹肉勤妻儿。

更呼东邻好酒伴,为我醉倒阶前泥。

(0)

鱼虾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0)

水阁二首·其一

积雨荒池水欲平,轩窗长夏有馀清。

公馀一枕沧浪梦,卧听风荷受雨声。

(0)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

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愿君书札来双鲤。

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

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0)

泛清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溪烟混月黄昏。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

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馀煴。

(0)

班婕妤·其一

一自怜捐弃,香迹玉阶疏。

闻道西宫路,近亦绝鸾舆。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